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财经观察:中资企业在阿根廷开拓前行

2013年12月25日 10:48    来源: 新华网     叶书宏≡燕燕

  2013年,国际金融危机对阿根廷的影响持续发酵: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外汇和进口管制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积极化解风险迎接挑战,其过程或顺利或曲折,都为中资企业走进南美提供了有益镜鉴。

  金融本土化经营实现突破

  2013年,对于中国工商银行阿根廷子行具有特殊意义。工行2012年正式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80%股份。今年4月开始,原阿根廷标准银行在阿境内的103家分支机构、所有自动取款机、办事处等统一换上工行标志,工行首次以一线品牌形象亮相阿根廷金融市场。

  经过一年整合,工行阿根廷子行顺利度过并购过渡期,成功维持主要客户群,积极引入中国概念,开始为中石化、华为等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外,公司主要经营指标稳中有升,原标准银行的若干细分市场优势进一步加强,当地主流商业银行的地位得到巩固。

  工行试水南美金融市场,对中资企业开拓拉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政府政策性项目融资可以发挥短期杠杆作用,商业金融和资本市场是大型投资项目的融资大趋势,工行可以为阿根廷中资企业搭建更为高效安全的商业融资平台。

  此外,工行本土化经营如果成功,将为有意投资阿根廷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投资建议和风险预警。

  经贸合作市场导向更明显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知识和技术优势,中国南车、北车、葛洲坝、中水电为主的中资龙头企业,正利用拉美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类似的发展阶段特性,把制造业和工程承包领域的行业优势进行成功外部拓展。

  从年初中国南车、北车在阿根廷政府十多亿美元铁路改造计划中分得巨额采购合同,到8月葛洲坝集团和当地公司组成的财团成功获得修建圣克鲁斯省两座大型水电站价值41亿美元的竞标合同,到年底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阿根廷政府24.7亿美元铁路设备采购大单,2013年中国制造业和工程承包在阿根廷颇有斩获。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杨石翟对记者说,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能接近饱和,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完善,中国技术产品已达到较高的性价比,阿根廷市场正需要这种产品。另外,近年中国对企业“走出去”融资支持力度增加,对境外项目融资比例较高,这一点对阿根廷政府也非常有吸引力。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阿经贸合作中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合作正由过去重资源、轻市场,重贸易、轻投资,转向资源与市场并重,贸易与投资并举,这一调整从南车、北车和葛洲坝的市场拓展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海外经营运作能力明显增强

  中资企业走进拉美面临诸多风险,宏观经济不稳定,管理文化差异大,加上劳工纠纷和法律门槛高等等,一些企业为此交了不少学费。最近两年,阿根廷经济状况不佳导致投资环境不甚理想,政府采取的诸如进口和外汇管制等措施给中资企业经营造成不少困难。在此背景下,一些中资企业积极适应主动调整,海外经营运作能力明显增强。

  中冶集团收购阿根廷南方内格罗河省赛拉格兰德铁矿项目一直因供水和劳资纠纷等问题面临经营困难。经过多年磨合,特别是通过政府、工会、法律、经济等层面的积极协商和内部管理经验的积累,主要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账面现金流的改善对该项目步入正轨将产生积极影响。

  面对阿根廷通货膨胀、外汇管制、限制企业利润汇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一些中资企业也采取了应对之法。中海油充分利用阿国内能源供需矛盾,将上游勘探开采业务与下游炼油厂与销售业务整合,借通胀下油价上涨之势获利颇丰。华为公司则将南美地区总部迁移至阿根廷,通过转移区域总部运营成本消化阿根廷无法汇出的利润,从而改善总体财务状况。

  杨石翟认为,随着中资企业承接更多工程项目,更多中国产品设备和技术进入阿根廷,阿根廷对中资企业的看法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中资企业在阿根廷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