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3年:油价“国际跌国内涨”不平衡感消失

2013年12月21日 0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夏 青

  成品油新定价机制运行9个月获市场各方肯定

  2013年以来,成品油调整的频次经历了“七涨七跌五未调”。如果从3月26日新定价机制开始实施算起,调价时间窗打开了17次。新机制执行以来,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明显加快。

  市场各方对于新调价机制实施效果的评价较高,向市场化迈进很大一步。不过,业内研究员普遍认为,当前的定价机制主要反映的是成本,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还不够。但供求关系的反映需要在市场竞争更充分的背景下,而更充分的市场竞争需要打破“三桶油”的垄断局面,市场的参与主体足够多。

  国家发改委3月26日公布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取消原来的22个工作日内,国际市场油价波动4%(每吨波动300元左右)才能调价的限制,依照国际油价变化,每10个工作日,只要油价变动幅度超过每吨50元,就对油价进行调整。国家发改委还根据国内原油进口结构变化,适当调整了挂靠油种。

  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实施后,成品油调价频率明显提高,9个月共调价12次。而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则经历了“四涨四跌”八次调整,2011年和201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次数分别是3次和4次。

  “就我们的监测及调查情况来看,市场各方对新定价机制有非常好的评价。与国际油价接轨更紧密,炼厂和主营的利润得到锁定,积极性更高。与此同时,由于投机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加油站的日子也好过多了。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波动频繁,但波动幅度较小,对生活影响不大,更没有以前‘国际跌、国内涨’的不平衡感觉。”金银岛成品油研究主管韩景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总结了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9个月以来的成效。

  成品油调整的幅度、频度与国际油价的涨跌连接更紧密,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炼油厂的成本。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对28家山东地方炼厂的调查情况来看,山东地炼平均开工负荷在40%左右,炼厂利润较好。

  韩景媛表示,新机制下,炼厂的利润率明显提高,炼油积极性大大加强,有效改变了往年频繁发生的“油荒”状况。

  从22个工作日到10个工作日,调价周期缩短超过一半,大大抑制了中间商的投机空间。

  “在此之前,由于22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限制,平均下来基本一个月调整一次油价。不少贸易商会抓住这样的时间差,依据国际油价的涨跌程度,在低价时囤积大量成品油,而在油价上涨后再大量投放到市场。”韩景媛表示,这样的市场投机成为成品油市场中的常见现象。

  虽然调价越来越频繁,但幅度也会越来越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影响不大。调价引发的各种“涨多跌少”、“国际跌、国内涨”的质疑之声渐渐平息,各种油价对比也已经不再有。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