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风险偏好降低、估值泡沫摇摇欲坠……一切迹象都显示创业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成为空方大军的“活靶子”。然而,从两融市场数据统计看,创业板股票却恰恰是12月以来融资余额增幅最大的板块,显然融资客即便在创业板风雨飘摇的当下,仍未放弃对该板块的坚守。
分析人士认为,对转型期成长股的中长线看好情绪、短期博反弹心理以及主力资金无奈的自救行为,都是12月以来创业板融资不退反进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意味着针对创业板的多空决战可能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鹿死谁手将见分晓。
创业板再显强悍生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大会结束,相关利好预期进一步明朗;与此同时,新三板扩容的政策也正式落地,成长型企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阵地。从上周末政策面变动看,人们很容易得出市场风格转换将再次迎来重大契机的结论。毕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政策变动更加利好主板市场,而新三板扩容无疑令创业板资金面临很大的分流压力。但从本周一的盘面看,风格转换却没有发生。
从周一主要指数表现看,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下跌了1.60%和1.86%。其中,沪综指一举跌破了此前苦苦支撑的年线大关,短期行情显得岌岌可危。但另一方面,预期中会再度受到重创的创业板指数却逆势收红,小幅上涨0.14%。其实,“主板跌,创业板涨”的格局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自11月底IPO重启正式确定开始,创业板指数先抑后扬,收复了大片失地;而主板大盘则在经历了最初的“雄起”后屡创阶段新低。
创业板在一片看空声中顽强收复失地的背后,是做多资金的持续流入。从两融市场看,与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相比,12月13日A股主要板块的融资余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上证A股、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的融资余额增幅分别为2.94%、2.26%、3.05%和3.35%。不难发现,创业板12月以来的融资余额在全部A股主要板块中是增长最快的。这说明,近期笼罩在投资者心头的创业板下跌阴云基本未对融资资金产生实质影响,融资坚守创业板的态度非常明确。
三原因致融资不离不弃
那么,是什么原因令创业板股票几乎被二级市场投资者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仍然继续得到了融资资金的厚爱呢?分析人士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三:
首先,风格转换未获认同,结构性背景下成长股仍有机会。虽然当前投资者对2014年市场的预期普遍较好,但考虑到资金面偏紧、宏观经济增速低企、经济转型刚刚开始等因素,以风格转换为契机发动一轮牛市行情并不现实,A股中期仍难改变结构化的行情特征。既然是结构性的机会,那么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更可能出现业绩高增长的成长股群体显然仍有很大可能存在机会。更何况,从美国 、日本、韩国等已经渡过转型期的经济体股市看,小盘成长股在转型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表现的更好。上述因素可能使得部分长线融资很难轻易放弃对成长股的追逐。
其次,短线抢反弹冲动。尽管自两融市场出现以来,融资余额就几乎呈现出直线上涨的特点,但不能否认的是,融资资金中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短线资金。而从创业板走势看,在今年10月10日见顶后,指数出现了明显调整,不少个股的股价更是几近腰斩,这使得12月初该板块在IPO重启冲击下大幅杀跌后,具备了很强的超跌反弹动能,部分融资资金可能也正是看准了超跌反弹的机会而开始逆势增仓。
最后,主力资金自救。可以说本次IPO重启,在时间上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这使得大部分沉浸在创业板炒作中的主力资金猝不及防。当冲击形成后,主力资金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顺势杀跌出货,但考虑到创业板“可怜”的流动性,杀跌出货并不现实;另一个选择就是“扛住”股价,等市场情绪平稳后再择机而动。从融资居前的创业板股票看,很多主力资金都可能选择了第二条路径作为操作策略。因为12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创业板股票,在行业属性、估值高低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共性,其唯一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属于今年甚至最近两至三年以来被资金深度介入的品种。显然,主力资金很有可能在利用融资这一杠杆平台来进行股价保卫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融资的逆势增长,可能也意味着多空资金在该板块的博弈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因为具备杠杆属性的融资资金并不具备进行“持久战”的条件,不进则退成为必然结果。分析人士认为,后市一旦在融资支撑下,创业板股价仍然不能重归强势,那么融资偿还也将引发该板块做多资金阵营的快速溃败,并可能由此引发相关股票更加明显的调整。由此看,融资余额的变动应该成为投资者后市判断创业板股票走向的一个重要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