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规让打新专业户难立足?

2013年12月16日 08:18    来源: 北京晨报    

  上周五,作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新股网上申购及网下发行实施办法》正式发布。其中规定,参与网下报价和申购的个人投资者应具备至少5年投资经验,并将建立投资者“黑名单”制度;而对网上申购,也就是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公开申购的投资者,也增加了全额缴付申购资金,申购数量不得超过持有市值对应的可申购额度,市值配售门槛1万元,开盘价须在发行价上下20%之内等规定。这意味着即将开启的新股发行规则与暂停IPO之前有了很大变化,那些在账上趴着一笔钱专门打新,上市之后拉高立马出货的专业户们,恐怕要重新思考投资之路了。

  游戏规则有了大变化

  “整个游戏规则完全变了”,这是一位专门负责打新的私募投资经理看完新股发行办法后的第一反应。的确,以前同样是市值配售,但投资者无须申购缴款,而是被动获得配售,而且网上申购将市值“门槛”定在1万元,以投资者为单位计算市值、参与申购;网下配售方式的变化,也让询价机制有了改变;开盘价在发行价上下20%之内,限定了打新的盈利空间。

  ■中登结公司

  经过测算和分析,网上申购实施办法将市值“门槛”定在1万元,保证沪深市场大多数持股投资者可取得申购资格,并且以投资者为单位计算市值、参与申购。可以防止个别投资者将持有市值分散于多个证券账户并以多个账户申购同一只新股,突破单个投资者的申购上限;再者信用证券账户内的市值合并计算;投资者申购数量不得超过持有市值对应的可申购额度;投资者可以方便、及时地通过其托管证券公司查询自己持有的市值及可申购额度。

  ■券商自营部 李先生

  过去是报低价没办法入围,机构为了确保入围,都拼命报高价。但现在规则变了,报高价会被踢出去,同样不能入围,报高价的机会风险增加。新股定价规则的另一个变化是限制有效询价机构数量的上限,以前只规定有效询价机构的下限不能低于20家,否则就要中止发行。但现在规定有效询价机构的上限,直接控制入围数。限制入围机构数量后,单一机构的获配数量将大幅提高。获配数量增加,会给机构报价带来心理震慑作用。

  ■媒体人 蒋飞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迈出了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又对发行定价和配售规定了多项行政指导措施,其政策意图明显地抑制“三高”发行,即高发行价、高估值和高募集资金。这些措施具体包括:一定时期内减持价格与发行价格相挂钩,存量发行(允许发售老股),网下配售剔除10%最高报价部分,增加网下配售比例,限制网下实际获得配售的机构数量,定价和配售全程信息公开以及交易所的新股上市首日停牌机制等。

  打新策略面临重估

  曾经是旱涝保收的打新,在新规下变得不确定。按照乐观的算法,新规下如果一级市场以低报价发行,二级市场继续新股炒作风,溢价空间可能比以前高出10%;但与此相反的预期,未来注册制发行和交易将会被分割;批量发行供应量加大,会抑制新股上市后表现;市场低迷之时破发潮的阴影也将影响打新情绪;资金门槛持股的限制等新规,对打新更是一种制约。证监会上周五也指出,本次改革调整网上配售方式,更充分地尊重中小投资者的申购意愿,但不能保证中小投资者一定通过申购获得收益,申购新股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中信证券福州 林坚坚

  此次新股重启,打新规则的改变或对打新族带来不小的影响。根据证监会新股改革意见规定,持有一定数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资者才能参与网上申购。过去热衷参与网上打新的机构资金属于无风险套利,今后这类打新专项资金可能需要考量最终的收益了。新规要求持有一定市值的股票才能参与申购,如果打新获得一定收益,但持有的股票跌了,那基本上就等于白干了。

  ■大同证券 刘云峰

  发行初期可以积极参与申购,但到后面发行的新股就需要逐步筛选。因为目前等待上市的这批新股被实行了两种标准,既有价值判断,又有财务审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义务也做了,公司质地应该比较不错,但到明年下半年,投资者就需要对发行公告和招股书进行斟酌了。目前各券商营业部都向个人投资者宣传,买一些低估值的绩优股进行中长线的投资,还能辅以一部分新股申购的利润,其中高分配个股也可以作为打新的“种子股”。

  ■私募人士 陈先生

  认购第一批50家新股赚钱的概率应该在九成以上。毕竟新股发行停了这么长时间,其间有很多公司因业绩变脸而自动退出,留下来的公司业绩一般不会太差,同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应该比目前市场的同类公司平均市盈率低,而且没有套牢盘,自然会受到资金追捧。当然,由于管理层设立了一些制度,像原来那样高开高走恶炒后走人的玩法估计会改变,如果上市首日涨幅过高,可能会有一个回落过程,等价格回到合理区域后再度炒作。

  【股民观点】

  ■波段疯股:大盘跌可能更有利于压低新股的发行价,也更有利于抑制新股上市后的炒作,如此正好符合证监会新股发行改革意图。

  ■金融天下会: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打新热”“炒新热”的历史可能有所改变;大股东减持的冲击也将受到限制。

  ■益学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与IPO即将重启,市场的偏好风格进入到成长股降估值,蓝筹股提估值的阶段。

  ■浪漫郎君:提高网下配售比例,那是要把大部分利益送给承销商和机构投资者吗?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