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产业革命”的光环,屡次受到市场热捧的机器人概念板块,近日再添“新丁”。
慈星股份(300307,收盘价9.50元)12月10日公告称,拟与固高科技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合资经营机器人驱动及控制系统项目。无独有偶,巨轮股份(002031,收盘价7.86元)12月11日发布的定增方案中,也宣布将投资2.5亿元建设工业机器人项目。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秦川发展(000837,收盘价6.78元)、上海机电(600835,收盘价16.64元)、亚威股份(002559,收盘价14.60元)、博实股份(002698,收盘价24.37元)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涉足工业机器人。
对于机器人投资热,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但国内机器人产业存在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应用范围有限、需求不足等瓶颈。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应用市场进行细分挖掘,或是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机会。
“机器人”阵营再添新丁 /
慈星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成立的芜湖固高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公司出资350万元,持股35%;芜湖滨江持有4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投资建设的“机器人驱动及控制系统项目”总投资额为1.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年产机器人控制器5000套,2016年项目达产之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净利润1393万元。
慈星股份主营电脑针织横机研发,这是公司首次涉足工业机器人行业,公司开拓新业务领域的意味明显。
12月11日,巨轮股份发布了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6.56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300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所募资金中的2.5亿元将投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完成后,可形成50套面向轮胎行业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和30套面向机械加工行业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的生产能力。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为2.28亿元,税后利润为4890万元。
与慈星股份不同,巨轮股份此次投资意味着公司“全面造人”计划的开始;公司此前就已经研制出多个规格型号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并实现了小批量的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工业机器人由于顶着“产业革命”的光环而备受市场追捧。工业机器人龙头机器人(300024,收盘价42.68元)在2009年11月上市之初,短短两个半月股价即翻倍。另外,自2012年4月到2013年7月,公司股价仅一年多时间便从16.40元/股上涨到52.00元/股。
今年以来,涉足机器人行业的上市公司更是络绎不绝。2013年7月,秦川发展公告称,计划投资1.94亿元建设9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15年达产。
同月,上海机电出资2.62亿日元,入股纳博特斯克(上海)传动设备商贸有限公司,发展精密减速机。2013年9月,新时达宣布使用超募资金5000万元设立机器人业务子公司,建设年产1000台(套)机器人产业化项目。2013年11月,亚威股份以1250万欧元购买德国徕斯公司部分机器人技术,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机器人本机和系统自动化集成开发。
细分市场存发展机遇/
对于多家公司蜂拥进入机器人行业,一位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就像之前的页岩气概念、光伏概念一样,各家企业一拥而上,对于行业的理性认识还不够,炒作意味大”。他认为,机器人行业的利润来自于核心零部件及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期的科研和资金双向投入才能实现。
资料显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四个部分,分别占生产成本的22%、24%、36%和12%左右。虽然目前国内的研发技术和水平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国外产品相比仍存在差距。
“其次是国内的机器人应用范围问题。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面临着价格太高、后期维护成本大的问题。对于目前低迷的机械和制造行业来说,进军机器人不是最佳选择。同时,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高精度的产品制造行业,国内相关需求并不多。”上诉分析人士表示。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工业机器人项目要达到年产500台整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数据显示,2012年,除机器人销量达1200台之外,其他公司年产量均不足400台。目前的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上述分析人士还认为,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存在片面追求技术的误区,认为产品高科技即等同于高利润;实际上,整机生产只是一个方面,软件系统和集成系统的开发更关系到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在进行技术研发之前应瞄准下游目标企业的功能诉求,针对相应的方向做针对性的研发,才更能体现机器人产品的增值效益;对应用市场进行细分挖掘或将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会,像巨轮股份等一部分围绕自身主营业务打造智能化产业的公司,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产业内基础,因此其机器人产品更容易受到下游相关产业链公司的青睐。
数据显示,国内对机器人需求最多的为焊接机器人,其次为搬运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占了机器人需求的33%,电子、电气占31%,其次为橡胶塑料、金属加工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