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社科院蓝皮书:明年GDP预计增长7.5%

2013年12月10日 17:26    来源: 北京晚报    

  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4年《经济蓝皮书》。蓝皮书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明年我国GDP增长7.5%左右。

  关于工业 产能过剩成经济问题根源

  蓝皮书指出,我国工业积累了很多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社会资本大量向一些行业集中,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不仅传统产业,光伏、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受出口受阻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中开工的不足一半。产能过剩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甚至可以说,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体制机制不顺等原因,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不足,依赖于大量进口。例如,我国芯片90%依赖于进口,进口额超过石油;我国企业在发动机、液压、传动和控制技术等关键零部件上核心技术不足,严重依赖于进口;我国高端医疗器械70%至80%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或外资品牌,导致检查费用高,患者负担加重;我国光伏组件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多晶硅却需要大量进口。

  关于银行 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

  蓝皮书指出,第三季度以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升。2013年8月,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5%,比第二季度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469.8亿元,比第二季度末上升372.5亿元。目前,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钢贸行业、制造业及小微企业,而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总体较好。

  但是,实际信贷质量不容乐观:有的贷款被“过桥”贷款掩盖,大中小型企业均有涉及;有的贷款尚未到期或进行了续贷,目前还维持在“关注”类,光伏、造船行业普遍存在;有的银行放宽“关注”类标准;银行为了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加快了不良资产处置进度。

  预计未来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短期不良贷款可能继续小幅增加,长期发展取决于整体经济走势。如果经济增速快速放缓,不良贷款在未来两三年内可能集中暴露,不良率将会明显上升。

  关于住房 房租可能持续上涨

  在非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中,居民的居住成本较其他项目有较大的上升,从2013年初就一直保持在3%以上的增幅。居民居住成本中,增长比较快的是居民租房消费价格指数,2013年3月以来,涨幅均在4%以上。

  2013年6月至9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价格指数平均分别上涨6.5%至8.7%,房价与租金的比值持续扩大,住宅买卖投资属性明显高于租赁,导致租赁房源补充不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大中城市中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较浓。

  如果将住房作为投资品,理论上房租上涨幅度应该和房屋价格上涨幅度大体相当,但现实中房租的涨幅较房价的涨幅仍然较低。这一方面说明租房者的支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说明房价有虚高的成分。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租赁房的供应,房租很可能还将持续上涨。

  数说2013年经济

  45万亿

  预计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45万亿元,实际增长19.2%,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3.8万亿

  预计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3.8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8.7%

  预计我国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8.7%和7.5%,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8个和3.2个百分点。

  2.6%

  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6%,投资品价格上涨1.1%,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关于垄断 四大行业效率损失10%GDP

  蓝皮书指出,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据测算仅仅电力、电信、石油、铁路四个行业的效率损失已经达到每年GDP的10%以上。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将一些效率低下的资产出售,而仅仅保留质量更高的资产来实现的。同时,国有经济往往享受了国家更多的社会资源,存在一定的“隐性补贴”。相比于生产劳动效率的损失,国有企业更大的损失是创新劳动效率。由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效率差异,因此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下降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比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由1994年的接近30%下降到2011年的不足10%,反映了工业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记者 李莉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