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穿透唯GDP的雾霾

2013年12月10日 07:2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陈志龙

  入冬以来,一场超级雾霾将23个省市大面积笼罩,PM2.5爆表,许多地方学生放假,口罩、空气净化器脱销,“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成了无奈时刻苦中作乐的戏谑。网民各种段子和戏谑充斥网际,什么“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让人哭笑不得。

  老外惊呼“世界只有一个大气层,他们的污染最后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致命的污染。”我们的近邻韩国,首尔市政府12月5日下午发布有史以来首次超微尘预警。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上海、青岛等地区发生高浓度微尘现象,随着西风向进入朝鲜半岛,导致微尘污染加重。有从北京回来的老外说,“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才把鼻子里的硫化物排干净”。

  今年早些时候,马云曾不无忧虑地表示,这世界什么都可以特供,唯独空气没法特供,每个人在呼吸时都是公平的。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增多,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呈现。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曹鄂洪坦言,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有一种长期慢性的作用。雾霾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是诱发心血管病的重要成因。

  大范围雾霾应视为生态危机的预兆,也是经济成就的副产品。在这个大雾锁国的天气里,翻看生态经济学家约翰·格拉夫和戴维·巴特克的那本《经济到底为了什么》,再一次回想,在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石油峰值、物种灭绝、贫富差距加剧、人人自危的时代,如果只一味地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而忽视基本的生活品质,如清洁的水和空气,它们和社会公正、医疗保健、退休保障、经济收入一样,都是百姓生活安全感的基本元素,那么经济和社会发展就难言有一个更加幸福、健康、公平且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面对雾霾中“自强不吸,霾头苦干”的人,传统GDP中心论变得十分脆弱,许多地方不得不把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水泥及扬尘工地停下来。在生态灾难面前,光有GDP是没用的。

  如饮用水遭到了污染,就必须购买价格昂贵的瓶装水,GDP是提高了,但这样的GDP是负的。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后,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清理费用和律师费,这对美国GDP的贡献远远大于生产汽油、柴油和其他产品带来的价值。每清理价值100美元的石油,就需要花费数万美元来清理沙滩并拯救野生动物。美国一年销售3500多亿根香烟,这当然促进了GDP的增长,但每年用于治疗肺癌的费用超过100亿美元,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冲”,并不能真实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百姓幸福指数。

  面对“十面霾伏”凄惶之感,“自强不吸”的呼吸之痛,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识到空气与健康的关系。到了该彻底反思的时候了,在一个物化的时代,如果只对投资和消费上瘾,社会物质产品丰富了,但人们却越来越不快乐,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不断被工业废物污染,基本生活资料如空气和水的状况越来越差,区域经济的大跃进式竞争性赶超中,只要摩天楼的“天际线”,无视百姓安居乐业的“地平线”,那都将误入歧途,十分危险。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中还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题”:你是想要比尔·盖茨的财富(大约500亿美元),还是想要大自然的氧气——尽管它没有价值,无法提高GDP?如果你选择比尔·盖茨的财富,那么请你屏住呼吸5分钟,谁都做不到!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有再多的财富,如果连呼吸都不能正常,那也是零。

  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我们终于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自然资本是核心而脆弱的资本,经济是有物理和地理限制的,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现在,中国经济总量现在位居全球第二,但经济运行质量、社会保障水平、百姓幸福指数仍然脆弱。发展是硬道理,但以牺牲破坏环境、损害百姓利益、霸王硬上弓、片面追求GDP的“硬发展”没道理,该是告别盲目崇拜GDP指挥棒的时候了。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GDP不是发展的中心。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给大多数人最大、最长久的幸福和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如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与此背逆,那么再多的摩天楼都是“泥足巨人”,再大的GDP、贸易盈余和财政收入都是镜花水月。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次凤凰涅槃,需要一场深入灵魂的自我革命。中国给世界的观感,不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只是贡献GDP的庞然大物,而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保护自然资源对子孙后代负责,使经济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最长久的幸福和可持续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提升民众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更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等纠结”,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已经开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都让人们在浓浓的雾霾中看到亮色和曙光。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