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车位成刚需价格涨幅超住房 抢车位比抢房子火爆

2013年12月06日 18:45    来源: 重庆晚报      田烽

  车位之惑,买还是不买?

  随着用车门槛降低,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给爱车找个“房子”也成了有车一族的刚需,市民购买车位的热情高涨,车位的价格也随之蹭蹭上涨,有一些甚至贵过了车价本身。

  重庆晚报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几年前一些才卖5万到7万元的小区车位,现在均已经涨到了10万元以上,而部分核心商圈区域的车位价格更是飞涨到20多万甚至30万元。

  去化90%

  抢车位比抢房子火爆

  据晟城地产市场研究部数据统计,11月楼市新推或加推楼盘共67个,推出房源共10323套,成交套数共计4926套,成交率约为48%。而相比开发商近期在年底采用各种优惠和促销手段刺激出来的48%成交率,车位的销售的火爆程度可谓完胜。

  据重庆晚报记者的抽样调查了解,近期富力现代广场、保利心语花园、康田漫城等项目先后都有车库出售,而且一经推出的车位都相当抢手,几近于100%的去化率。

  广州富力地产(重庆)有限公司销售策划部副总经理刘蔚透露,富力现代广场前不久刚刚推出的南区车位,一经推出就销售了95%,“现代广场入住率已经很高,之前只租的时候就已经很饱和,所以这次一推出来基本就被消化了。”

  保利心语花园也是在业主入住率达到很高的比例,上月开始推售车位,也是推出的车位几乎被抢完。保利有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买车位也是为了方便入住的业主,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关注和咨询了,所以推售出来的都卖得差不多了。”

  大学城区域的康田漫城前阶段也曾推售过车位,据销售人员介绍,也是场面火爆。而重庆晚报记者还了解到,万科锦程也即将推出2、3期车位,由于锦程项目年底将全部交房,是很多购房者拎包就可入住的装修房,所以这个阶段推出车位,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暴涨100%

  停车位涨幅超房子

  十年前,很多人都在庆幸,房子买得早,划得来。现在,很多人都在庆幸,车位买得早,超级划得来。因为相比之下,车位的涨幅超过房价的涨幅,而且越往后,涨价的前景更为看好。

  重庆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重庆不同区域的车位价格,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大渡口区晋愉绿岛,2008年5万余元就可以买一个车位,而现在再买,价格已经在10万元,而且有价无市,买不到。5年之间,增值了100%。

  南岸区中冶林荫大道2011年曾卖出过一批车位,业主梁先生以7.5万元左右的价格买下一个车位。而现在开发商不卖车位了,想从业主手中买二手车位,估价已经在11万左右,增值了接近50%。

  而重庆市其他区域,情况也类似。江北区金科十年城的车位,2011年卖8万元的车位,而今在市场上同样也能卖出12万左右的价格,增值也在50%左右。

  富力现代广场前段时间卖出的车位均价为12万,而接下来第二期开出的车位,定价区间可能会在12万-15万元之间。而位于观音桥的富力海洋广场,车位的价格更是由2010年的8万元涨到了如今的十五六万元,而好的位置价格更高。刘蔚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海洋广场由于位处观音桥商圈,社会临停车辆也多,很多业主担心如果不买已经自己也不好停车了。而且现在停车的费用越来越高,停车越来越难,买车位才安心。”如此种种,需求自然推动了车位价格的上涨。

  有关人士透露,解放碑等商圈,最贵的车位已经在30万一个,更是显出商圈车位的寸土寸金。

  防止炒车位

  业主只能买一个

  车位作为购房者的一项配套,如果被人为将价格炒高,势必对业主权益造成影响。而很多开发商在车位买卖方面作出了一些限制手段,尽量保护业主的权益。

  据雅居乐地产苟杰介绍,雅居乐国际花园的车位,就只卖给业主,而且只卖一个。与此同时,重庆晚报记者还了解到,中冶·林荫大道、金科十年城之前卖车位的时候,也是只有购买房子,成为业主之后才有购买车位的资格,而且也都是限制在购买一个。

  保利地产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央企,我们保利是具有责任感的企业,我们首要满足的是保利业主自住的需求,所以对非业主有限制。”记者 田烽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