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A股创业板大跌,这被直指为是IPO重启的冲击所致。建信基金表示,重启IPO打破了A股14个月以来未发新股的局面,将改变股市供求关系,这在股票供给方面对主板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创业板却不然,今天的大跌即是明证。
IPO重启的消息于11月30日(上周六)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新股发行改革意见》、《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简称《优先股试点意见》)等系列新政密集出台,周末各机构纷纷对此发布观点,主流意见认为证券市场将成为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新政推出势必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IPO重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市场情绪,导致市场风格转变,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估值溢价将会出现快速回落;其后,新股正式发行时造成的资金分流累计效应需要时间积累才能体现;同时,大量新股供应来临,创业板稀缺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估值中枢继续上移失去支撑,市场将寻找新的均衡点,重建主板与创业板的相对估值体系。
就《新股发行改革意见》而言,加大信息披露力度、降低准入门槛、抑制发行价虚高是其核心,例如规定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创业板严禁借壳,意在抑制新股价格虚高与壳资源炒作,对二级市场股价中枢造成打压。另一方面,鼓励老股东将存量股票进行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扩容压力和发行后的抛售压力,市值配售与剔除不低于申购总量10%的报价最高部分相结合,有利于抑制卖旧打新和爆炒新股的投机。同时,并购重组市场化对成长股外延式扩张的逻辑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考虑到当前阶段成长板块估值总体较高,外延式扩张带来的估值提升是高估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未来成长板块可能首当其冲面临调整压力。
总之,抑制发行价虚高是新股发行改革的核心,对二级市场股价中枢的影响偏负面;通过市值配售抑制“卖旧打新”的投机,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但破坏成长股外延式扩张的逻辑,导致成长板块下跌,可能是最直接的负面影响。
而《优先股试点意见》的推出将为普通股市场提供新的融资替代工具,可能降低在普通股市场上融资产生的资金压力,有助于平稳市场情绪。但考虑到优先股主要参与者可能集中于保险和社保基金等追求相对稳定投资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受整体投资头寸影响,增量优先股和存量普通股之间存在部分替代作用。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优先股在并购重组中能够发挥作用,或是更值得关注的正面因素。
因此,《优先股试点意见》的出台对市场走势可能并不构成必然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优先股的发行只是一种融资渠道的拓宽,有利于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但对于盈利模式和盈利前景并不产生影响,ROE高于优先股股息率的行业发行优先股增厚普通股每股受益,以及在并购重组中发挥优先股作用,才是有利于二级市场表现的正面因素。
直接受益于IPO开闸和新股发行改革的板块主要有券商、银行、保险行业等。
具体来看,券商将受益于未来一年700多家新股IPO承销收益;新股发行改革的新股定价、自主配售和注册制的推行赋予券商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券商的中介地位上升,有利于增强机构客户粘性,盈利能力增强;同时,后续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券商自身改革有望给券商带来长期红利。
对保险板块而言,新股上市、优先股将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标的,提升投资收益;同时将拓展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及时融资,提升偿付能力;
对银行板块而言,优先股发行可提高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银行的再融资压力缓解将抬升板块估值。银行具有较高ROE水平,优先股推出可能带来普通股股东业绩增厚,市场对银行板块关注度会提升。同时,IPO重启减轻银行表外融资过快增长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来自监管层的压力,对银行的基本面和估值带来正面影响。
回到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大棋局中,本轮新政透露出更加强烈的市场化信号,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仍然是影响未来股市的核心因素。
建议投资者,未来重点关注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城镇化会议对2014年经济目标和改革工作的布置。虽然IPO重启增加新兴行业的股票供给,分流股市的存量资金,但改革红利的兑现仍有望打破当前存量博弈格局,吸引增量资金流入,长期来看,预计在转型大背景下资金流向新兴成长的方向不会改变。建信基金也将适时抓住成长股出现向下调整的机会,在新型消费、新型服务和新型投资领域积极布局,在医疗、保险、旅游、消费电子、文教娱乐、通信、环保、信息服务、家电、汽车等消费服务型行业挖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