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进入平台期 流动性中性偏紧

2013年11月29日 07:1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展望2014年,经济结构调整将继续推进,保增长政策出台的概率较低,经济可能还将在较长时间经历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不过,在经历了2009年三季度以来的下滑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探明了底部区域,随着改革和转型的深入将逐步推动新经济动力诞生。总体上,预计2014年经济增速将步入稳定的平台期。

  莫尼塔预测2014年GDP同比增速在1-2季度可能小幅下降,按季增速分别为7.7%、7.4%、7.5%、7.6%,全年在7.5%左右。莫尼塔认为,2014年年初零售增速小幅改善;出口增速大致稳定或小幅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初较低,投资下半年或有所改善。

  投资者对于国内经济的预期趋于谨慎,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市场一致预期。因此,2014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的概率较小。只要经济没有失速,那么行情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或冲击。

  流动性方面,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消费价格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很稳固,物价对总需求变化比较敏感,要继续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考虑到CPI底部抬高、2014年PPI对CPI的贡献度提高,不排除通胀超预期上行的可能。因此,预计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仍将维持偏紧基调。此外,2014年美联储可能缩减QE,对流动性构成扰动。总体来看,2014年宏观流动性中性偏紧。

  由于市场对于经济增速下行和流动性偏紧均有预期,因此政策将成为左右2014年A股走势的关键变量。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14年的宏观流动性受制通胀可能上行以及QE缩减,但股市流动性更多由资金情绪决定。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持续激活市场的赚钱效应,提升股市对潜在新增资金的吸引力,从而逐步打破存量博弈困局,为大盘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A股吸引力提升整体趋势向好

  从历史走势看,过去四次三中全会之后,A股均出现明显的“滞后转向”,即先延续此前走势,之后反向变盘。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大盘同样先延续了此前的调整,继而展开反弹,近两个交易日更是选择向上突破。鉴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A股“转向”规律很可能会深化或者放大,在投资者的心态波动随着政策的明朗逐步回归平静之后,政策下一步的落实将助推主力资金掀起新一轮行情。

  从盘面来看,在震荡了6个交易日后,本周三以券商股为代表的蓝筹股盘中直线拉升,“变盘”正式启动;28日有色、煤炭、建材、钢铁、煤炭等权重股领涨,指数继续稳步上行。种种迹象表明,领涨主力正在从概念股蔓延至蓝筹股,这有利于热点的接力和行情的升级。此前小盘题材股曾借助改革预期被资金爆炒,估值高企,成为不少分析人士看淡本轮反弹行情高度的重要原因。而近期大盘蓝筹股的启动,意味着场外资金开始入场,既能够弱化市场估值结构性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又利于热点的有效轮动和改革行情的深入推进,标志着行情正在上升到新高度。

  站在2013年的尾巴上,在流动性中性偏紧的格局下,指数选择向上突破,充分折射出资金对于改革转型和A股走势的良好预期,有望为2014年的大盘运行奠定良好基调。而就目前公布的首批券商年度策略来看,主流机构对2014年市场的判断普遍较为乐观,“改革小牛”或是2014年A股的写照。

  主体投资料延续结构分化将加剧

  从确定性的角度而言,2014年是改革深入年,具体政策和细则将加速推进和落实。对于“政策市”特征明显的A股而言,主题性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政策红利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围绕政策细则和落地情况把握热点品种或是不二之选。

  具体品种上,主流机构普遍认为,改革相关主题是2014年投资的重点方向,建议投资者积极布局改革主题。比如,申银万国建议关注五大方向。一是安全建设:国防安全、信息安全、消费安全;二是破除垄断:重点在民营金融、油气、医院、传媒、环保等领域;三是国企改革:业绩和估值引来“戴维斯”双击;四是生态变革:环保产业链、中游或受益于过剩产能淘汰的结构性机会;五是网络创新:铁路、4G等有形网络建设以及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构。金融、地产等低估值价值股的表现更多是由于优先股推出、A股纳入MSCI指数进展、银行做股权激励、利空出尽(房产税 、地方债)等事件带来的脉冲式机会。

  国泰君安建议,重点把握国企改革和过剩产能行业治理两大主题性投资机会,前者主要包括公司股权变化形成的公司治理改善红利、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形成新利润空间、垄断性行业改革形成新投资冲动;后者包括行业标准提高对龙头公司业绩的提振、高端制造业迎来发展高峰期、产能过剩行业并购重组带来的机会等。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和助推器,不过投射到A股上利好和冲击并存。在部分新兴概念受益改革推升的同时,另一部分老旧品种必然会受到冲击。2014年,A股的结构性机会将密切围绕改革细则和落实情况展开,受益改革的优质成长股有望继续向好,而品种之间的冰火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