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收费越来越多依仗的还是垄断

2013年11月28日 07:1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吴学安

  银行收费向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银行的短信通知业务长期备受媒体和舆论热议,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每月收2元到3元的短信通知费用最近再度受到了热议。目前工行、建行、中行、农行都已经对这一服务开始收费。(11月26日《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关于银行业收费可以说是新闻不断,此前,武汉大学的一个课题组针对银行收费,用半年时间拿出了一个专项报告,报告结果连课题组负责人都吃了一惊。调研显示,2003年到2010年,银行收费项目从300项增加到了3000项,增加了10倍。报告列出了银行涉嫌乱收费的几种表现:银行涉嫌虚假告知,很多银行的首页上根本查不到银行卡资费表,有些银行虽然能够查到但颇费周折。并且即使设置标准也不是“最终标准”,各分行可以另立标准。

  北京市消协早在去年就曾向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务水平的建议》,其中6条建议中,就市民反映银行服务收费问题,北京市消协提出“政府干预,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的建议。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某些银行收费项目及标准,既无法律依据,也不合理。

  银行收费随心所欲并非是一般企业所能为、所敢为的。或许对于银行收费不断增加的原因,银行最多的解释无外乎有两点: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成本上升。国外银行收费不假,但它能给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这一点国内银行难以望其项背,至于成本一说,甚至有银行内部人士也承认,真正的成本接近零,之所以看起来银行成本很高,主要是银行内部管理“消耗”过大所致。

  尽管从理论上说,银行收费并无统一标准,消费者可转向那些收费少或不消费的银行。但现实总是令人悲哀的,当人产生这种念头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工资卡、基金卡、退休金卡通常是单位或有关部门指定某家银行统一办理的,从一开始就与某家银行捆绑在一起,对于个人客户而言,其选择的余地微乎其微。在国内银行业竞争不充分和服务残缺的情况下,一窝蜂争着抢着收费的唯一底气就是垄断。

  虽说市场是个好东西,但当市场并没有摆脱垄断时,市场规则就扭曲了。银行收费之所以不顾民意花样翻新,说到底,就是因为消费者根本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当四大国有银行冲锋在前,增加收费项目,调高收费标准,那些股份制银行既不敢与“老大哥”们叫板,又不愿把到嘴的利益拱手相让。于是,这种跟风收费,跟风涨价,就可能成为一种彼此心领神会的合谋。

  银行收费增长十倍,表明即便是在市场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在行业面对竞争压力的语境下,银行还是能凭借垄断身份,无视消费者的利益。靠增加收费项目这样提升利润的手段,依旧表明目前银行仍然很大程度上依靠垄断地位来牟利。尤其是在这种垄断的格局下,银行业并没有受到市场规则的有效约束。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