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收购终止最大的原因是中视觉得买贵了,而且在收购预案中,没有提到对赌协议,估计是相关利益没有谈拢。”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11月26日晚间,中视传媒公告宣布终止对金英马影视的收购。至此,酝酿近9个月的收购案正式宣告流产。在公告中,公司对于终止收购的原因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公司称,停牌期间,公司与独立财务顾问进行了沟通和协商,与交易对手方就前期无法达成一致的事项进行了充分协商。综合考虑到近期行业市场的变化以及本次交易的各种风险因素,本公司提出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至于是哪些“无法达成一致”的事项,以及哪些“风险因素”,公司并没有说明。
中视觉得“买贵”了
8月31日,停牌数月的中视传媒宣布拟以13.35元/股的价格,向九华投资及金英马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滕站等增发6891.39万股,同时支付1亿元的现金,以10.2亿元的总价收购金英马100%的股权。
在发布收购预案后,借着当时影视类并购热潮的利好,公司股价随即收获连续4个涨停板,股价从停牌前的14.29元/股,最高涨至24.88元/股,涨幅高达74.11%。
“这种收购一般是中介机构给出一个评估价格,经过买卖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达成。”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而中视传媒很可能是在发布收购预案后,觉得‘买贵了’,所以放弃了收购。在与中视传媒谈收购之前,金英马曾与另一家影视类上市公司谈过,但收购价是6亿元,而中视传媒拟收购的价钱是10.2亿元。”
根据收购预案,截至 2013 年6月30日,金英马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2.55亿元,预估增值率为300.52%。公司坦言,此项收购存在“增值率较高”的风险。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影视类公司属于轻资产,在收购中增值率普遍比较高,300.52%的增值率并不算太高。不过,金英马没有对未来业绩作出承诺,这可能给公司今后的业绩带来较大风险。
此外,公司提到,此次收购存在预估值与实际评估值存在差异、商誉减值、交易标的业绩波动、整合、募集配套资金金额不足乃至募集失败、股价波动等风险。而在股票自查项目中,公司还提到,金英马创始人、总经理滕站之妻黄蓓,以及财务部经理侯丽娟在自查期间(自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5月30日期间)存在股票买卖的行为。
虽然中视传媒宣称此次收购的终止,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后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陷入疲软,未来“不收购不行”。
根据中视传媒近三年的财务情况,其现金流状况并不乐观,净利润也呈逐年下滑趋势。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中视传媒净利润分别为8389万元、7570万元、4856万元,同比分别下滑33.42%、9.76%、35.86%。
在11月26日的公告中,公司坦言,不排除通过借助中央电视台相关资源的方式继续做大做强影视业务的可能。
金英马称“受谣言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是涉及公司业务的重大事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中视传媒竟在发布收购预案后50天的时间里瞬间“变卦”,股民们直呼“很受伤”。
另一边,被收购方金英马于10月21日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中发布一则声明,言语中同样透露了对中视传媒的不满。声明称,“近期我公司正积极筹拍新剧,突然接到中视方的公告将‘终止’资产重组,我公司受到各种猜测和谣言的困扰。”
“我公司与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事宜之前已经经过半年以上的接触,并在第三方中介公司的客观尽调评估之后方才达成合作的成果。”金英马方面在声明中表示,“我公司郑重声明,中视传媒停牌并拟终止重组一事与我公司业绩和重组谈判无关。对于中伤我公司的言论我方保留起诉的权利。”
从中视传媒的终止公告可知,双方已签署《关于终止<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框架协议>
的协议》。同时,由于交易各方签署的《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框架协议》尚未生效,交易各方均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看来,“此次收购的终止,对中视传媒而言影响不会太大,但对金英马而言,有一定影响。”当前,影视行业兼并重组仍在暗流涌动,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此次收购终止后,金英马应该还会继续寻找“下家”。但此番不愉快的收购风波,或许会成为金英马寻找“下家”的障碍。(证券日报 陈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