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太保证实未承保中石化排污险

2013年11月28日 06: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石化新闻处表示无法回应有关排污险采访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发生后,各界对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关注。虽然缺少中石化一个非常肯定的答复,但记者经多方采访求证发现,中石化很可能并未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污险”)。加上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测评通报结果,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次事故中受到环境污染伤害的人恐怕难以得到有效赔偿。

  未购买环污险可能性大

  青岛保监局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青岛已经在试点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期间由太平洋产险青岛分公司承保,不过中石化的保险也有可能由集团安排统保。随后,中国太保向记者证实,该公司未承保中石化的环境污染责任险。

  记者就环境污染责任险一事联系中石化新闻处进行采访,对方先表示“没听说过,不清楚”,随后让记者发送采访提纲,此后回复称:“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公司的回复是:无法确认这一消息,公司无法回应。”

  中国石化2012年年报指出:“石油石化生产是一个易燃、易爆、易污染环境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高风险行业。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本公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

  本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安全生产,已经实施了严格的HSE管理体系,尽最大努力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并且本公司主要资产和存货已购买保险,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给本公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

  中石化2012年报同时指出,该公司为董事购买了责任保险,以减少董事在正当履职过程中的风险。而对于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年报中并无相关表述。

  早在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调研报告》就指出:“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就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集团公司代表会谈。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代表都认为,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业纳入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范围内。理由是:公司财力雄厚,可自行解决污染赔偿问题;与现有的保险和基金制度不好协调,如中石油、中石化设有‘安全生产保证基金’,该基金已经涉及环保方面;一些污染责任损害,如油污损害的赔偿限额很大,担心国内保险公司不具有承保能力;建议将环境污染责任险计入企业生产成本。”等。

  民众吸入有害空气恐难获赔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中石化是否购买了环污险,受到环境污染尤其是吸入有害空气的民众也未必能得到有效赔偿。事故发生后第二天,即23日下午,青岛环保局通报的检测结果称,中石化原油输送管道泄漏爆燃事故没有对青岛市区空气质量形成明显影响。此次事件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事发地周边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无异常。

  但是一位23日上午到现场进行采访的媒体记者称,其在青岛黄岛区北海家园社区附近采访时闻到依然有较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一些人因为吸入刺激性空气咳嗽,喉咙刺痒。一位青岛市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及时公开空气质量情况,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同时,爆燃事故还对海水造成了污染,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2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采取清污船作业、设立防护栏等措施后,油污泄露基本对海洋没有什么污染,能够完全控制住。

  “撇开中石化是否购买了环污险不论,仅就青岛环保局和中石化新闻发言人的对外表态来看,受到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的大众恐难得到赔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因为无论是企业自行担责还是保险公司负责赔偿,都是以“被国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认定为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为前提的,既然环保局认定事故对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空气监测结果无异常,那么,大众因为空气污染而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索赔程序上看,无论企业是否购买了环污险,大众一般都会先向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提出索赔。但企业有没有购买环污险,对大众索赔的成功几率会产生影响。因为如果赔偿完全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负担就会加重,必然严卡,能不赔则不赔,但如果企业购买了环污险,赔偿责任将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企业在赔付时就会少一些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出于维护企业声誉等原因协助受害人提供受害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发生后,众多保险公司积极行动。据青岛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到26日,已有27家保险公司启动快速应对事故方案,并开通了绿色通道。截至11月26日下午,财产险公司方面,共有18家财产保险公司累计受理报案213件,估损金额1202.1万元。人身险公司方面,共有10家人身险公司共受理报案57起。从公开的信息看,目前保险公司已经赔付的险种都是企业财产险和人寿保险。(证券日报 冷翠华)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