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移动支付需多方共筑安全防线

2013年11月27日 10:09    来源: 大众证券报     陈宁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移动支付正成为一片新蓝海。但移动支付业务也对银行卡业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各方逐鹿移动支付

  手机支付完全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因携带方便、随时可以支付而受到广泛欢迎,还能在出租车、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领域使用,一些银行甚至将银行卡的取款功能移到手机上,客户不带银行卡也可在ATM机取款。

  银联信分析师槐艳菲说,和银行“把银行搬到手机上”的思路不同,电信运营商对手机金融的理解更多是在手机支付上。随着中移动首款银行卡完整植入手机SIM卡产品发布,可操作度有望大幅提升。包含银行卡信息的手机SIM卡可以直接在POS机上刷,二维码支付将银行卡支付信息与二维码有机结合。

  据悉,在中移动之前,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已经推出了“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产品。通过NFC智能手机和掌上生活手机客户端对银行账户进行管理的解决方案。只需招行用户申请开通“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业务,即可收到一条预约短信,前往联通指定营业厅办理将招商银行账户内嵌在手机USIM卡中,即可实现银行卡功能与手机功能合二为一,刷手机即可直接进行各种消费。

  技术水平低下 操作失误率较高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与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银联信分析师钟加勇说,进行“手机银行”时,消费者的手机需与相关银行进行绑定。实行移动支付业务可以使消费者得到快速服务,大大的减轻了银行卡业务的工作负担。

  “不过,移动支付业务也对银行卡业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说,由于银行卡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若实行移动支付业务将导致活动卡占总卡量的比例偏低。从技术环境上讲,移动支付业务对银行业务之间的绑定技术仍不够完善,技术水平低下,操作失误率较高,不利于移动公司以及银行企业的发展。

  钟加勇认为,对比国外,我国商业银行显然已经落后一步,在移动支付领域并未出现其在手机银行领域一样的投入和关注,大部分银行还在思索和观望,特别是在近程支付领域,还未全面地推出银行独立主导的支付解决方案。而国外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方面比较成熟,尤其是在应用环境方面。

  目前移动支付业务首先应解决产业链协调问题。他介绍,日韩主要采取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欧美则主要采取第三方联合运营模式。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其次是信用制度问题。用户在考虑是否使用移动支付业务时,首先考虑的是交易的安全性。因此,要普及移动支付,需要金融机构分担用户风险,使用户能够放心使用。如美国联邦政府在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有相关问题的明确规定。他建议,要继续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证。此外,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

  安全问题是成败关键

  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的同时,移动设备遗失、信息泄露等不确定因素都一一出现。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认为,如果不解决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手机支付的前景难言乐观。

  符文忠说,手机支付涉及到了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其他应用开发者以及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因此安全问题绝不是一两家公司甚至一两个行业能够解决的,需要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协力同心,建立起各方认可并愿意遵守的统一手机支付安全标准,为手机支付建立一道防火墙,将黑客阻挡在外,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支付。记者 陈宁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