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乙类户开户路漫漫 公募忧愁“落户”难

2013年11月25日 07:2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我现在都不想问了,没啥激情了。”

  一个寒冷冬日的下午,某债基基金经理余光(化名)的心里没有一丝阳光,谈起自己的一只新基金 ,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这只基金自8月份成立以来,至今整整3个月,始终没能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开出债券托管账户(即”乙类户)。而为了这只基金,余光所在公司的开户经办人员小李更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回忆起自己这几个月的奔波,小李感慨,给托管行交材料时才得知,自从5月份起,中国人民银行 (以下简称人行)修改备案制度,由原来“先开户、后备案”的模式变成了“先备案、后开户”,必须备案材料通过后,由人行开出证明,才能去中债登开乙类户,然后再去交易中心获取一个能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ID.

  “以前验资完成后直接去开户就行,备案材料可以后补,只需要2-3天,就能开出乙类户。”小李介绍,现在所需要的材料厚厚一沓,既有产品合同、公司规章制度等,也包括公司高管、交易员等相关人员的简历。等所有的文件准备好,需要交给托管银行,托管银行集中好几只产品的材料后,寄到人行上海总部进行预审,预审过后,再寄到北京总部进行终审。

  这些材料的预审非常严格,小李来回多次返工。有一次是因为文件的字体用错了,还有一次则是因为岗位分离制度的总结说明写得不够完善。小李透露,其他的公司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因为没有将部门领导和公司高管的姓名分开写,写成了“兼任”。

  不仅如此,每次修改的周期也很长。从第一次上交材料,到获得反馈要求修改,小李等待了一个多月,此后经历了多次修改之后,平均每一次都需要近两周的时间。一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没有获批。

  小李觉得很对不起基金经理余光。今年公司发了多只产品,开户进程都很缓慢。自从2013年5月以来,几乎所有新债基都经历了短则两个月、多则五个月的“乙类户漫漫开户路”。而以往,这只需要一周。

  根据数据,自今年5月初至11月22日,仅债基就成立了170余只,规模约为1400亿元。根据规定,基金建仓期为6个月,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一般三个月就基本完成建仓任务,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的建仓时间会更短,而开户难会直接影响到建仓,尤其是债基、货基和混合型基金。

  收紧或因监管风暴开户难致放弃发行

  一些基金公司表示,由于开户难,公司放弃了部分产品的发行计划。

  “真的太慢了,人行备案得2-3个月,中债开户半个月……”一个债市观察交流的QQ群里,某深圳银行系基金人士打出一个“衰”的表情。

  “没有办法,现在开户难是共性。”一家大型银行系公司人士告知。

  业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债市风暴后,监管加强,为了防止利益输送,人行加强了对材料的审查,而且,备案材料的详细程度、审批时间都比以前增加了,目的是防止不符合资质的机构开乙类户。

  原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账户分为“甲乙丙三类账户”。甲类为商业银行,而乙类一般为农信机构、基金、保险和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丙类户则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今年多起发生与“代持养券”相关的案件。方式有两种。一是持方先买入债券,再约定在将来以某协议价格卖回去,由于买卖价格都是协议好的,所以代持方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而代持的需求方主要是大型金融机构,为了在月末季末财务报表好看隐藏不良资产或者风控持仓压力等原因。另外,由于代持都是点对点进行交易,这种隐蔽性也使其难免与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相关联。

  业内人士透露,丙类户的存在让非金融机构的普通公司能够在中债开户交易,这为代持利益输送提供了条件。一个基金公司的债券交易人员就可以自己控制一个或多个自己名下或者与自己有利益瓜葛的丙类户。今年5月初,中债登暂停了丙类户的新开户业务和债券买入业务,并暂停了券商资管、信托和基金专户的乙类户的开户业务。几个月下来,债市风暴仍然在持续,10月中旬,媒体曝出原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原副总裁侯宇鹏、原债券交易部总经理谢文贤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或正是因为如此,乙类户开户的审核一直没有放松。

  尽管公募基金乙类户的开户并没有被明令禁止,但是,显然“寒风”也吹到了这里。

  有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备案成为开户的前提,加上审核要求变严格,备案材料变多,而人行审核材料的人手不够,导致开户较慢。

  公募“基宝”嗷嗷待哺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债市本来已经供过于求,但是公募基金被挡在门外无法拿债,加剧了这一状况,也给债市雪上加霜。

  根据数据,自5月初至11月19日,总共成立了171只债券基金(A/B/C分开计算),总规模为1399.86亿元,而货币基金则成立了27只(A/B/C分开计算,包括理财基金),总规模达到869.55亿元。“开不了户对货基的影响更加明显。”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货基对流动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对短融、中票的需求量很大,而这两类券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无法踏进银行间市场,只得“曲线救国”。该基金经理与银行间市场的对手方谈好后,委托具备转托管资格的券商去银行间市场交易,然后转托管到交易所,他再从交易所购买。新增的环节也带来了新成本。“过券通常要好几天时间,这期间的票息收入要给券商。”余光说。此外,“转托管”也不是随时随意的,“如果券商资金不够,就不会帮忙。”

  公募基金“开户难”真能扼杀银行间市场的活水?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质疑声也很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发公募基金的资金规模,相对整个债市,影响并不大。根据数据统计,自今年5月至11月22日,一级市场共计发行1987只债券,发行额达到55282.84亿元,同期成立的全部债基和货基的资金规模只占其4%。“从资金量上来讲,公募基金的需求是难以把债市撑起来的。”上述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债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理财资金、货币基金等资金的“离场”,导致了相对的“供过于求”,首先,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8号文”出台,对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资产采取限额管理原则,商业银行考虑到非标资产一时难以处置,加之收益率更高,因此,在调整资产比例时,压缩非标资产的动力并不足,相反,会通过减少持债比例来降低资本占有率。

  而公募基金自己也在“弃市”。自6月钱荒以来,在流动性过紧和降杠杆的要求下,基金纷纷抛债。金牛理财网的数据显示,6月以来债基平均下跌3.2%,其中11月以来就下跌了1%。

  也正是如此,一些受访的老基金经理不解地问,“乙类户开户难,不是正好吗?如果当时开了户进了场买了券,现在他们都不知道跌成什么样了呢!另外,货基现在买短融,还不如做协议存款呢。”况且银行给予货基的利息也较高。某次新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小高(化名)透露,目前协议存款的利息都超过5%,基本是在三个月的shibor利率上再加80-90个bp.

  迎“黎明”开户刻不容缓

  乙类户“门难进”究竟是福是祸目前还难判。不过,有基金经理认为,从市场配置角度,目前已经到了债券配置时点,加快开户刻不容缓。

  “可能对于前两个月的新基金来说,开户时间延长还算幸事,但是现在,如果再不能拿券,就是错过大好时光。”小高说。他将掌管的一只定期开放债基12月份将成立,很担心两个月内开不了户。

  小高认为,目前时点上,债基再亏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债券市场跌幅已经比较深,而且收益率曲线非常平坦,现在短久期高等级债券的票息非常高,比如AAA评级以上的一年期短融收益率已经超过5%,而AA+评级以上的一年期短融收益率则超过了7%。对于新基金来说,现在的安全边际非常高,拿债不用冒很大的风险,即使是短融收益率再跳升100个bp,也可以抵抗。

  与此同时,传闻近期“9号文”将规范同业融资,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真实反映,因此,“债市春天来临”观点的持有者也越来越多。多位受访的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债市已经到了“黎明前的黑暗”。南京银行副行长束行农在媒体撰文表示,市场连续的下跌使得债券投资价值已经凸显;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大基调,发展是主基调,债券市场有望迎来下一个黄金发展的10年。

  大部分基金经理仍然希望能提高开户效率。“现在公募基金违规的空间挺小的了。”小高说,对公募基金的开户监管可以稍微放松。因为经历过好几轮现场检查和自查,公募基金的隔离制度越来越完善,基金经理很难干预交易员的询价交易,且目前中债、中证均会对债券进行估值,形成核心价格体系,如果基金的某笔成交价格偏离度大,风控部门会要求解释,想要谋求个人利益的“代持养券”事件很难再发生,即使是市场大幅波动,他们给出的估值不起作用,也可以从同类债券的成交价格进行比对,判定估值偏离。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