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入门级SUV欲抢乘用车份额

2013年11月23日 07:53    来源: 广州日报    

某国产SUV吸引观众细看。 (记者段郴群摄)

车展上的SUV车型。 (记者王燕摄)

  SUV近年热卖 各大厂商“斗法”广州车展 当场下定金便宜上万元加礼包

  “今日下定金买SUV可以当场便宜一万元,还有额外的大礼包”,昨日开幕的广州车展成了各大厂商“斗法”SUV的主要阵地,各种优惠促销措施纷纷出来。

  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国内SUV销量不错,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消费者喜欢SUV的驾驶乐趣之外,直逼普通乘用车的优惠价格更是让不少用户选择入门级SUV。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SUV中高端市场出现合资品牌与中国自主品牌直面竞争的格局,而入门级SUV则以优惠的价格欲从乘用车市场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昨日开幕的广州车展成了各大厂商“斗法”SUV的主要阵地,各种优惠促销措施纷纷出来,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国内SUV销量不错,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消费者喜欢SUV的驾驶乐趣之外,直逼普通乘用车的优惠价格更是让不少用户选择入门级SUV。

  “0利息0首付免费上牌”

  此次车展,广汽集团、江淮汽车、中华汽车以及比亚迪等中国自主品牌,以及一汽丰田、广汽三菱等合资品牌都带来各自的SUV车型。本报记者昨日在车展现场看到,自主品牌价格优惠较大,包括中华、比亚迪等多款车型可以直接优惠,而其他自主品牌的SUV车型虽然不能在价格上优惠,但可以赠送保养等大礼包。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购买,本报记者昨日在一家自主品牌厂商的展台看到,该厂商的SUV打出了“0利息,0首付,免费上牌”的优惠政策,而在进一步咨询获悉,0利息是3成首付,另外7成贷款不需要利息,但要一年还清,而0首付虽然没有首付,但利息较高。

  中端市场自主品牌

  “斗法”合资品牌

  目前中国内地SUV市场主要是合资品牌和中国自主品牌两分的格局,在2013年上半年,15~25万元(人民币,下同)区间的中高端SUV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该细分市场的SUV有自主品牌的传祺GS5、哈弗H8等,而合资品牌则包括东风本田的CR-V,北京现代的ix35及一汽丰田的RAV4等。

  分析称,但近年来随着各大自主品牌品质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内地SUV市场层次较为丰富,各个区间的竞争都较为激烈,而中国自主品牌以性价比切入市场,从而满足不同价位消费者的需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新车的不断推出,在2014年,16~20万元价位区间的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将更激烈。

  入门级SUV暂难对

  家轿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目前中国内地SUV市场另一大特点则是入门级SUV的大量涌现。本报记者昨日在广州车展现场看到,江淮瑞风S5、中华V5,比亚迪S6以及陆风X5等自主品牌受到不少用户“围观”。而记者在询问之后获悉,目前自主品牌入门级的SUV价格都在10万元左右,与一些家庭轿车价格相当。

  一位观众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往觉得SUV价格太贵,目前这种入门级SUV的价格已经和普通轿车差不多,甚至还有更多优惠,因此将选择购买SUV。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大厂商都推出了入门级SUV,包括合资品牌长安福特今年也进入入门级SUV市场,其价格直逼家庭轿车,大有抢夺家庭轿车市场的势头。

  对此,贾新光表示,目前入门级的SUV并没有一台完整SUV所具备的全部功能,比如越野性能缺乏等,因此只是有一个SUV的空间,但这对一些喜欢SUV外形、但又觉得此前SUV价格太贵的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贾新光认为,目前入门级SUV暂时不会对家庭轿车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因为这两大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业内视点:

  各大厂商利润不同

  对于众多厂商纷纷进入SUV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各大厂商进入该市场时间和产品各不相同,因此厂商利润则各不相同。该人士表示,如果在零配件采购环节能较好的控制成本,则厂商有较好的利润空间。该人士透露,今年刚上市的一款合资品牌的入门级SUV上半年卖断货,用户需要加价1万元才能拿到车,厂商和经销商都从热销中赚到了合理利润。但对于一些刚刚进入SUV市场的厂商,该人士则表示,更多厂商都会牺牲部分利润来打进市场,以更高的性价比来“抢”份额。

  SUV热卖原因

  1.中国消费者驾驶习惯改变。虽然很多SUV并没有越野功能,但SUV与家用轿车的不同驾驶体验和更大的空间,吸引了部分消费者选择了SUV。

  2.价格亲民。随着更多厂商的进入,一路走低的SUV价格也是该车型热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普通轿车的价格能体验SUV,这是以前的市场无法做到的。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