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2P平台(互联网个人借贷平台)接连倒闭为这一新兴行业热火朝天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据P2P行业门户“网贷之家”统计,10月以来出现倒闭或资金链断裂的P2P平台已经达到39家,涉及大约10亿元资金。
实际上,P2P平台的集中倒闭并非偶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虚构债权、转移资金、短贷长投等操作大量存在,不少P2P网站已超越信息中介属性,变身网络版民间非法集资平台;而监管缺失更是为其野蛮生长提供了空间。
迅速发展“倒闭潮”升级
P2P意为撮合个人借贷需求的网络中介。这一来自海外的新兴业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猛。网贷之家测算,全国P2P网站今年底将突破800家,全年P2P成交额将达到1000亿元,投资人规模将达到10万—20万人。
然而,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风险也在升级。网贷之家统计,今年1-9月出现危机的P2P平台共有10家左右,而10月至今,已有39家P2P网站出现提现困难或关停。
记者调查发现,出问题的网贷平台基本都有两大特征。第一,利息极高,且承诺保本保息。目前经营较稳定的P2P平台,年化收益都不超过15%,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只有8.6%左右。据网贷之家统计,问题平台中,一半网站给出了4分以上的月息,即48%以上的年化收益。
今年8月,开业仅4个月的深圳网赢天下电子商务公司就宣布因运营不善停止所有网贷业务。江苏的投资者鲁先生说,他于今年7月投了8万元20天的标,网站承诺给其平均约4分的月息,约为48%的年化利率,但最终只支付了8000元钱便无力还款了。
第二,期限极短。一般P2P平台投资期限在2个月至24个月之间,而不少问题平台借款期限都不到一周,甚至有“秒标”(最短一天内就还款)。如10月15日上线的“福翔创投”,开业不到一周便倒闭。福翔创投就是用“秒标”吸引投资者,结果迅速关停,现在连网站也无法打开。
无边界“创新”风险加剧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P2P网贷市场发展自由度大,同时由于政策监管空白,导致创新边界模糊,违规操作频现。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指出,在国外,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介入债权债务关系。但我国,以P2P名义存在的机构中,大多直接或间接介入债权债务关系,成为融资平台,容易滋生非法集资行为。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以P2P之名行“自我融资”之实。网贷之家合伙人石鹏峰说,近期倒闭的网站大都声称自己是做P2P的中介,“但实际上大部分网站都在做自我融资,网站上标明的投资标的大都是假的。”
其次,创业群体经验欠缺、风险意识较低。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主任罗明雄说,目前P2P创业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先做互联网出身的,不少创业者前来咨询一些金融业的基本问题,可见其风险识别能力较低。
第三,“拆标”式运作积聚风险。网贷之家统计,不少P2P平台都因“拆标”出现资金链断裂,如今年9月底关闭的P2P网站“中财在线”。“拆标”就是将一个借贷标的拆分成不同期限、不同金额,还有一些网站将其重新打包推销给投资人。
“简单地说,‘拆标’就是用短期的资金去借给长期才能还钱的融资者,风险很高。”罗明雄表示。
明确监管宜疏不宜堵
业内人士认为,P2P平台之所以“野蛮生长”,与其目前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机构、无行业标准的“三无”状态不无关系,行业监管迫在眉睫。
首先,明确监管部门,设立备案制度、准入门槛。目前,“一行三会”都不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P2P机构都以信息、咨询公司等各种名义注册,处于难以监管的灰色地带。罗明雄建议,应尽快明确相关主管、监管部门;对P2P机构进行备案登记;参考小贷公司的类金融机构管理标准设立一定门槛。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表示,P2P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如果要引导其健康发展,就要从法律上将其“由灰洗白”。
第三,推动行业形成自律标准。比如,设立公开、透明的项目信息、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银行托管;规定P2P平台的往来资金可监控。
第四,加强投资者教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投资人盲目听信网站“保本保息”的宣传而遭受损失,对此,监管部门及社会舆论应充分告知百姓,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
“当前P2P平台是传统金融体系的有力补充,仍需不断探索经营、风控模式,监管宜疏不宜堵。”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发起人易欢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