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行业竞争格局破局 异化发展图新

2013年11月15日 14: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基本结论:

  2013 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后危机”时期的分化表现;A股市场也将估值的分化演绎到极致。本年度基金行业的最重要事件为新基金法的出台,新规定对此前管制较多的基金行业全面松绑;更多竞争者的进入将进一步推升行业竞争;同时新规定将改变现有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加剧基金市场旧有格局的“破局”。今年以来,基金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差异化发展、细分市场和互联网金融渠道拓展,纷纷成为各个基金公司的市场突破点。2013年,尽管各类型公募基金遭遇不同程度净赎回,但除指数型基金外,其他类型品种今年以来均实现正收益。前瞻2014年,我们提出,加强金融风控、实现基金产品的多元化创新,与销售服务方式创新的结合,将成为影响基金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

  A股市场方面,2013年总体依旧延续了前期震荡波动的结构性行情。今年,市场最核心的特征在于风格的偏离,整体市场表现乏力,但是成长股走出结构性牛市。老周期与新周期相交叠,老周期的勉力维持与新周期的跃跃欲试。

  201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大幅缩水,导致仓位被动提升。全部A股流通市值上半年蒸发1.26万亿,三季度随市扩张超过3万亿至19.83万亿,环比增幅高达18%;与此同时,基金持股市值也随之先抑后扬。与2012年底相差不大,基金在证券市场的话语权也因此处于较低水平。

  新基金法的实施松绑了券商、保险、私募等机构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开展,更多竞争者的进入将会进一步推升行业的竞争性。为缓解生存压力,基金公司除力推基金产品创新外,也纷纷借道专户、子公司等非公募业务壮大实力。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基金公司公告获批或者成立的子公司数量已经超过40家。

  托管方面,工商银行等大行的托管垄断地位尚未被撼动,但在管理层的推动下,现有的基金托管版图将被重组,托管渠道有望扩容,基金托管业务也开始迈入市场化竞争时代。

  受益于政策的放开,2013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热,其中,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在大盘震荡的市场环境中稳健优势凸显,颇受投资者偏好并成为发行主力军。除了在产品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外,基金产品创新也层出不穷。

  今年以来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但是目前,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起来。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进入门槛低,主体缺乏金融投资经验,缺乏风控体系,征信系统缺失。相应完善的监管体系亟待建立。

  通过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第三方代销机构进行基金直销。在这场基金销售模式的变革中,渠道能力弱小的中小基金公司或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外,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也可以根据投资者需求向基金公司特别订制产品。

  一、市场宏观要素分析

  (一)2013年全球经济出现“后危机”时期的分化

  2013 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后危机”时期的分化。总体看,美国经济复苏态势逐步增强,日本依赖刺激政策短期改善,欧洲仍处于衰退过程中而增长低迷,新兴经济体却呈现潜在的增速放缓。具体的,美国包括苹果产业链、储能设备、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在内的硬件革命,以及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对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宏观经济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就业的温和改善以及资产价格恢复的累积效应,居民消费信心逐渐增长,从而对房地产的投资和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欧洲方面则继续保持低迷,尽管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欧元贬值,欧洲出口势头较强,但是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改善空间有限。而且,欧洲结构性问题依然严重,地区间竞争力的差异没有根本性好转,还将制约该区域体经济的增长。日本方面,得益于央行放水后私人部门的货币幻觉、日元贬值对出口的刺激,经济呈现了不错的表现,消费、投资、出口都有所增长,但是安倍经济学依然是总需求调整而非结构调整,因此“蜜月期”的持续时间有限 。

  聚焦国内环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以大规模需求刺激作为应对之道,改革之路仍将十分漫长。受益于世界各国产业转移以及中国需求因素,东南亚各国的外债问题持续改善,在劳动力成本和汇率优势下,东南亚企业具备了较强的制造业后劲。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产业升级创新较弱,都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从经济数据来看,价格趋势依旧向上,9月CPI同比3.1(环比0.8),同环比升幅高于预期。PPI环比升幅也高于预期,呈现全面上涨格局。但从逻辑以及公布的用电量数据看,我国经济周期性高点已过,由于缺乏需求基础,因而预计PPI环比高点已现,未来涨幅缩小,同比则逐渐由平转跌 。

  (二)证券市场:老周期步履沉重,新周期走的过快

  A股市场方面,2013年总体依旧延续了前期震荡波动的结构性行情。具体来看,在2012年年末经济短周期企稳以来,流动性有所好转,A股市场开始反弹。今年年初银行股在业绩增长的支撑下带动大盘实现上涨。但是进入4月后,之前的增长预期面临修正,一方面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显著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在影子银行膨胀的影响下,国内的金融风险显著加大,而且银监会8号文及外管局20号文也为日后流动性预期的修正埋下了伏笔。最终,市场风格出现转向,大盘周期股出现回调,中小板、创业板股票接棒发力。

  今年,市场最核心的特征在于风格的偏离,整体市场表现乏力,但是成长股走出结构性牛市。老周期与新周期相交叠,老周期的勉力维持与新周期的跃跃欲试。老周期步履沉重,7月份稳增长以来经济短期明显企稳,目前正处在景气阶段;同时,作为中期问题困扰的表征——利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这将限制库存周期的高度。新周期又走的太快,新一轮以信息、消费、改革为核心的周期的确在成长中,然而新周期面临的问题是预期已经很高,机构持股也非常集中。同时市场核心波动区间收窄,自上而下多空策略弱化 。

  二、新《基金法》改变现有资产管理格局

  在中国基金业历史上,2013年注定将为基金业写下极为重要的一页。2013年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下称“新基金法”)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基金法的实施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从而为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活力。行业门槛的放开,基金业进入大融合、大分化的新时代。新基金法的颁布实施,对此前管制较多的基金行业全面松绑,对于传统公募业的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从2013年开始基金发行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备,且基金公司牌照放宽,市场预期未来基金产品的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基金法》及其配套政策将改变现有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加剧公募基金市场的竞争 。

  与新基金法同时开始实施的还有《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该规定较2012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新的规定会使一批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基金公司可能无法生存、淘汰出局。而其他机构的进入,使基金业未来的发展有不可预知的可能。保险、券商、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发行公募产品;公募基金的竞争主体将由目前的基金公司增加到六大机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迅速提高公募基金总体管理规模,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新基金法还规定,投资者超过200人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内称“大集合”)被定性为公募产品,适用公募基金的管理规定。2013年6月1日之后,面向中小客户的大集合产品不再发行,新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均为小集合产品。在此之前成立的投资者超过200人的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存续期内继续运作,而未来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在征得客户同意后,存续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转为公募基金。伴随着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做大,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而新基金法的施行,也将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

  三、本年度基金市场分析:

  (一)公募基金遭遇赎回潮,固定收益类损失惨烈

  截至今年三季末,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部公募基金(公布2012年四季报的基金样本)资产规模为24519亿元,相比2012年末规模缩水逾4000亿,净赎回比例超过14%。近七成基金遭遇净赎回。其中,固定收益类基金受流动性影响严重赎回惨烈,而权益类产品在A股市场波动过程中基金份额相对稳定。

  从基金类型上看,债券型基金在历经今年年初的一波快牛行情后存在明显的估值压力,之后又面临监管风暴、流动性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连续三个季度均遭遇不同程度的赎回,累计净赎回比例高达33.91%;货币基金二季度在“钱荒”背景下规模缩水近半,三季度因基金收益提升又重获市场青睐,但也未能充分弥补赎回潮之殇,前三季度净赎回比例高达27%;在外围市场动荡、金价大幅跳水、美国政府关门、美债可能违约的市场环境中,QDII基金累计净赎回也不低于14%;相对而言,偏股方向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的份额波动不大,仅是呈现小幅净赎回状态。

  (二)今年偏股型基金业绩优异,但首尾差异化显著

  尽管各类型基金遭遇不同程度净赎回,但除指数型基金外,其他类型今年以来均实现正收益。其中,偏股方向产品业绩表现优异。截至10月31日,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累计实现收益10.96%,在各类型基金中遥遥领先。混合型基金以8.46%的净值增长率紧随其后,相较于同期沪深300指数5.92%的跌幅优势明显。而指数型基金则遭遇“滑铁卢”,受累于大盘股的低迷表现,指数基金整体净值损失3.51%。此外,低风险的债券型与货币型基金为投资者赢得了3%左右的投资回报。

  从单只基金个体角度来看,在2013年以成长股为主导的结构性行情中,公募基金业绩分化演绎到了极致。重仓创业板、中小板优质成长股的产品,以及跟踪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指数基金集体暴涨,最高涨幅超过70%;而侧重采掘、煤炭、有色等资源股的产品,或者以资源类指数为跟踪标的的指数基金业绩出现大幅滑坡,最深跌幅不低于60%。量化到基金首尾业绩差上,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高达95%,指数型基金更是飙升至134%,内部业绩分化显著可见一斑。

  (三)基金管理人投资分析

  1.随市场灵活调仓,高仓位基金居多

  2013年上半年在市场连续下挫背景下,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大幅缩水,导致仓位被动提升。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开放式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整体仓位,由上年末的76.83%降至本年中的74.3%;在三季度市场震荡上扬背景下,上述可比基金仓位大幅提升至79.77%,较二季度加仓5.47个百分点,主因是市场反弹阶段基金增仓意愿明显加强,同时也与股市上涨过程中基金股票资产规模扩张有关。从最近三个季度的仓位变动来看,公募基金整体仓位随大盘走势先降后升。就目前仓位分布情况来看,中高仓位基金数量较多,长信内需、浦银价值等110只基金的仓位在90%以上;仓位在80%-90%区间的基金数量也高达208只。

  2.市场主旋律震荡,基金话语权略降

  2013年上半年,在经济数据疲软、资金面极度紧张、美国QE退出预期增强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大幅下挫,上证指数连续击穿2300-1900的5个整数点位;进入三季度后,随着流动性有所缓和、经济企稳回暖,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大盘掉头上行。在此背景下,全部A股流通市值上半年蒸发1.26万亿,三季度随市扩张超过3万亿至19.83万亿,环比增幅高达18%;与此同时,基金持股市值也随之先抑后扬,但由于二者在波动幅度上基本相当,基金持股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比例仍处于7%附近,与2012年底相差不大,基金在证券市场的话语权也因此处于较低水平。

  四、本年度市场主体分析:

  (一)基金公司:竞争格局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突围

  新基金法拓宽了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的范围,公募行业也开始步入大资产管理时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我国基金公司数量达到85家。其中,今年以来新成立11家基金公司。虽然统计数据只包含前10个月,但在之前的14年中,仅2003年和2004年(成立12家)两年年内成立的基金公司数超过11家,即今年前10个月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数已经创下了近九年的新高。此外,截至10月底已经通过评审会的拟成立基金公司有4家。包括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公司,该基金公司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发起。其它3家基金公司分别为圆信永丰基金、华福基金和永赢基金。

  现有的85家基金公司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有21家,占比24.7%;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有8家,占比9.4%,其中华夏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千亿,远超同业其他,占据行业榜首位置。此外,从基金产品发行来看,85家基金公司中尚有11家未发行公募产品。今年成立的11家新基金公司中仅有华润元大基金、中加基金公司两家分别发行3只及2只公募产品。

  新基金法的实施松绑了券商、保险、私募等机构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开展,更多竞争者的进入将会进一步推升行业的竞争性。为缓解生存压力,基金公司除力推基金产品创新外,也纷纷借道专户、子公司等非公募业务壮大实力。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基金公司公告获批或者成立的子公司数量已经超过40家,85家基金公司中已有近半数涉及此项业务。

  设立专业子公司将部分业务进行服务外包有利于基金公司开展差异化、专业化的市场竞争,隔离业务风险,充分发挥自身强项。开展子公司业务在拓宽母公司现有的投资层面的同时,也多渠道增加其投资回报。

  (二)基金托管人:旧有竞争格局将破,券商及外资银行入围

  1.上半年托管费整体收入下降,工商等大行仍占据主体地位

  2013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托管费收入26.76亿元,较2012年年底下滑将近一半。截至10月底,国内开展托管业务的银行共有18家。托管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的优势地位仍较为明显,上半年的托管费收入分别为7.78亿元、6.5亿元、4.07亿元和3.00亿元,占行业全部托管费收入比例分别达到29.04%、24.26%、15.20%和11.21%。2013年上半年,18家托管行的托管费收入较2012年年底相比均出现负增长,但相比之下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以及上海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则小幅提升。

  从基金托管数量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继续位居前列,上半年托管基金数量分别达到327只、317只、199只和153只。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继续处于中游位置,托管数量分别为85只和63只。从集中度来看,前五家银行合计托管费收入合计达到23.42亿元,占比87%,市场占有率较2012年年底下降1.57%。此外,从2013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所托管的新成立基金数量仍然远远超过同业其他。

  2.竞争格局将打破,券商及外资银行入围托管业务

  工商银行等大行的托管垄断地位尚未被撼动,但在管理层的推动下,现有的基金托管版图将被重组,托管渠道有望扩容,基金托管业务也开始迈入市场化竞争时代。

  2013年年初证监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允许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该项新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同年4月份证监会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简称《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也可申请开展基金托管业务。截至10月底,虽然国内尚无券商及外资银行开展托管公募基金业务,但招商证券等券商已经开展了一些在私募基金方面的托管。券商以及外资法人银行的入局,将打破基金托管业务的寡头格局,结束内资银行自基金业出现以来长达15年的垄断红利。更多参与者的加入可以进一步缓解中小基金公司在银行托管及销售渠道上的困境,将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基金持有人结构分析

  1.机构持有份额下降,低风险类产品受关注

  2013年中报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持有各类型基金份额共计6639.59亿份,占比24.77%;和2012年年底相比,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下降近3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持有各类型基金份额20159.65亿份,占比为75.22%。从各类型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对货币型、债券型、理财债券型等低风险基金的持有比例上升明显,对股票型等权益类品种的持有比例有所下降。具体来看,机构持有份额占比超过90%的各类基金主要在货币类、债券-理财型、债券型,以及股票-指数型基金。2013年前10月A股市场结构化低迷的走势,是机构类投资者偏好低风险类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机构对杠杆份额持有比例下降

  2013年国内市场分级基金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设计简化有利于投资者投资。从持有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是固定收益份额基金的主要持有者。2013年年中,机构持有固定收益份额基金占比60.94%,个人持有占比39.06%。杠杆份额部分,个人持有则占据半壁江山,持有比例达到54.73%,机构持有比例为45.26%。与2012年年底相比,2013年机构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份额基金的持有比例有所下降,个人投资者对杠杆份额的持有比例略有上升。

  五、本年度新基金发行市场:

  (一)债券基金发行火爆,偏股型与QDII遇冷

  受益于政策的放开,2013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热,截至11月6日,今年以来新设基金产品数量313只,同比增长超过50%;总募集份额5017亿,较2012年同期有所增长。

  其中,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在大盘震荡的市场环境中稳健优势凸显,颇受投资者偏好并成为发行主力军,今年以来累计设立产品151只,在新设基金中占比48%;首募规模3289亿份,占总募集份额比例65%,平均募集规模21.78亿份,居各类型基金之首。同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货币型基金在T+0创新背景下也值得一提,虽然在数量上不具优势,但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规模17.73亿,仅次于债券型基金,明显优于偏股型基金。

  (二)基金产品创新迭出

  除了在产品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外,基金产品创新也层出不穷:

  1.债券ETF实现跨市场交易

  近年股市的持续低迷给债券型基金的规模扩容带来契机,同时债基的创新也不断涌现,国泰国债ETF、嘉实国债ETF、博时上证企债30ETF等产品相继设立,给投资者带来了新的债券类资产的投资工具。其中,国债ETF瞄准了跨市场标的,具有连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的跨市场功用。相比普通债券型基金相比,债券ETF具有交易便利、工具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结合海外市场经验与国内市场现状,未来债券ETF在我国将有望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2.行业ETF分享板块轮动收益

  目前国内ETF多以宽基指数产品为主,对于行业ETF涉及较少,但年初华夏行业ETF的发行拉开了行业ETF大发展的帷幕。行业ETF能够高效地跟踪某个行业的整体表现,方便投资者投资于未来看好的特定行业板块,另外也可以采用行业轮动策略,把握阶段性交易机会,在充分分享行业整体收益的同时大幅降低投资单只股票带来的风险。行业ETF的最大投资价值就在于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整个行业,实现低成本、迅速而高效的行业配置,未来宽基指数ETF、跨境ETF将逐渐发展成为ETF市场的三大支柱。

  3.黄金ETF拓宽黄金投资渠道

  黄金ETF的创新意义不仅在于将ETF的挂钩标的由股票、债券拓宽到黄金这一大宗商品,其意义更在于不仅可以实现交易所市场与黄金市场的联通,还可实现与黄金现货市场、黄金期货市场的联动,填补了基金产品在实物黄金领域的投资空白,并将促进国内黄金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从产品设计上来看,黄金ETF产品的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进行自由交易买卖,也可以使用黄金现货合约在一级市场进行申购和赎回;同时该产品实行“T+0”规则,流动性强、资金使用效率高。

  4.分级基金引入做空机制

  在金融创新政策的鼓励下,分级基金开始引入做空机制,填补了市场上基金无法做空的空白,而且相比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高门槛,更适合广大投资者参与。多空分级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二级市场的可交易品种。对有期望投资股指期货而又受限于资金要求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借道投资多空分级产品达到做多与做空的目的。总之,多空分级基金的推出将提供高效的做空工具。同时,其高流动性和低门槛也将对券商同类产品带来竞争压力。

  5.定期支付型基金开闸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逐步回落以及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并开始倾向于收益相对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份首批“定期支付型”基金开闸,该类基金的核心是每年将以一定数额或一定净值比例,按某一约定时间频率定期向客户返还部分投资资产的机制,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定期分红型基金的细分产品线。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当前股债持续震荡阶段投资者对于定期派息基金的偏好。

  6.浮动费率产品破冰发行

  为打破了“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当前基金公司开始推出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产品。与传统固定收费模式不同,该类基金将基金公司管理费率与基金业绩挂钩,业绩好于设定值则管理费向上浮动,反之则向下调整,从而实现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互相捆绑。目前,债券类浮动费率基金如富国目标收益一年期纯债基金等,多采用“分档缓增阶梯式浮动费率”机制,而权益类基金如中欧成长优选回报则采取“支点式浮动费率”模式。不过,就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该类产品能否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仍有待验证。

  7.定期开放债基快速发展

  2013年以来,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凭借其独特的收益与流动性优势获得市场青睐。该类基金采取封闭式与定期开放相结合的运作方式,避免了市场上升阶段增量资金进入摊薄基金收益,以及市场下行过程中巨额资金流出引发流动性冲击,基金规模的相对稳定有利于降低基金面临的风险,封闭期内可投资于预期收益较高但流动性稍差的债券品种,也可通过回购融入短期资金滚动操作,投资于收益率高于回购成本的债券并获得杠杆放大收益,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分级基金首创B端保本

  分级基金主要特点源于进取份额的杠杆魅力,但杠杆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市场上涨阶段可提升收益,下跌行情中同样会放大损失。针对高风险的B端,分级基金创新性设置了保本保障条款,极端情况下B端遭受投资损失时,即便A端也同时面临本金及约定收益损失风险,但符合保本条件的B端获得的保本赔付差额,将不再对A端未获得的约定收益部分进行补足。这一保本保障机制更好地满足了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对于较高收益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申购及提前赎回的B类份额,该基金并不提供保本保证。

  六、2014年基金市场展望

  (一)监管导向:加强基金子公司和互联网金融风控

  据证监会,截止10月31日,85家基金公司中已经有52家设立了专户子公司,发展迅速。但是,基金公司子公司从事类信托业务,证监会缺乏这方面的监管经验;类信托业务又涉及实体资产投资,存在个别项目的违约兑付风险;基金公司子公司借助股东资源抢项目,容易忽视风险控制。为了消除风险隐忧,我们预计证监会将出台针对基金子公司风险控制的监管细则。

  今年以来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但是目前,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起来。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进入门槛低,主体缺乏金融投资经验,缺乏风控体系,征信系统缺失。但是同时,其服务的群体涉及面更广,一套相应完善的监管体系亟待建立。

  (二)公司治理结构:公募基金推进股权激励方案

  据统计,截止10月31日,今年公募基金行业共有123名基金经理离职,而去年全年的离职人数为114名,今年料将再创离职人数新高。基金经理频繁变动,除一部分人业绩不佳被迫离职外,相当多的基金经理出于收益、考核不对等的考虑,纷纷创立或加盟私募基金公司。

  为了挽留或吸引人才,中欧等基金公司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方案,虽然目前还未有实质进展,但中欧将启动员工持股计划,允许公司的核心员工以公允价格购买公司的股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提高公司业绩,进而提升持股价值。同时,广发、易方达、国泰、长信、华富、万家、东吴、东方、华安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专户子公司均实现了管理层持股。我们预计基金公司层面的股权激励将在可能有所突破。此外,为了减少噪音交易对投资的干扰,中欧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尝试推行“投资专家事业部制”,创国内基金行业的先河,预计其他基金公司将纷纷效仿。

  (三)产品创新与销售服务方向:行业细分化,策略多元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化

  在向现代财富管理转型的过程中,产品创新和销售能力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逐渐意识到基金产品是资产配置的工具,基金公司是理财工具的提供方,保险、银行、社会团体法人才是最终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根据投资收益目标、有效投资期限、风险偏好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基金产品进行组合投资。因此,我们预计未来股票型基金的创新方向将是投资行业的细分化;债券型基金的创新方向将是纯债化。同时,由于采取事件驱动策略、定向增发策略、相对价值策略、市场中性策略、FOF等的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为投资者创造了较好收益,策略的多元化,也将是未来公募权益类基金品种另一个的创新点。

  2013年以前,我国跟踪指数走势的基金90%以上为股票型基金,其余不足10%为QDII基金,而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均为主动管理型基金。今年,尽管成立了2只指数化投资的混合型基金、7只被动式管理的债券型基金,但是数量仍然较少,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面对日益庞大的养老理财需求以及社保资金提高收益率的诉求,养老保障也将成为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另一发展方向。

  据证监会统计,截止10月29日,已经有中欧、国泰、中邮等18家基金公司先后上报了23只多空分级基金、多空分级ETF或正反向杠杆ETF的申请。尽管尚无一只基金获批,但是,10月底,证监会要求首批申请公司补充反馈意见,做空工具的审批正在逐步推进,放开发行是大势所趋。此外,现存分级基金的投资标的均为国内股票、债券等,随着ETF的投资范围由多行业指数向单行业指数、美国股指、债券指数、黄金拓展,我们预计分级基金的投资标的也将实现全球化。

  在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国内基金业诞生至今,银行体系一直都是基金公司最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其垄断地位很难打破。但在2013年,在阿里金融的推动下多年来难以突破的基金销售格局开始出现变局。截至目前,阿里支付与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额宝累计申购达到1300亿元的天量。通过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第三方代销机构进行基金直销。在这场基金销售模式的变革中,渠道能力弱小的中小基金公司或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另外,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也可以根据投资者需求向基金公司特别订制产品,如目前业内首发的第一只第三方定制的偏股型基金——国泰聚信价值优势混合基金。定制基金也是行业创新的产物。这一合作模式在充分发挥基金公司管理优势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国金证券)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