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并购大戏接连上演 集成电路产业将再掀整合潮

2013年11月15日 08:12    来源: 国际商报     高少华

 

  集成电路是典型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具有全球化竞争特点。目前来看,并购重组已成为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竞争模式向全产业链转变的双重影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资源整合或将步入新一轮高峰期。

  上海紫光集团与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日前宣布,紫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收购锐迪科微电子公司全部流通股份,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专家表示,并购重组已成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预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将步入新一轮高峰期。

  国内半导体产业接连上演并购大戏

  总部位于上海的锐迪科微电子公司11日晚发布公告称,已与清华紫光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后者将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18.50美元的报价收购锐迪科,较之前18美元的报价提升了0.5美元,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

  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企业,致力于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012年公司总收入为3.913亿美元,净利润为6340万美元。锐迪科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戴保家表示,紫光集团的市场地位和资源将极大地推动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此次并购也是紫光集团近期公布的第二笔大收购。今年7月中旬,紫光集团宣布以现金方式收购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收购总价约18亿美元。

  紫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伟国表示,紫光集团对展讯通信的收购即将完成,本次交易将有助于展讯通信与锐迪科两家公司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并对中国乃至世界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业界看来,紫光集团之前几乎没有芯片设计业务,通过最近这两笔收购,将一跃成为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市场对紫光集团的后续动作也充满期待。

  规模不足制约本土半导体企业发展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持续稳步增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1813.7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设计业574.23亿,同比增长31.8%;制造业450.4亿元,同比增长16.1%;封测业789.15亿元,同比增长6%。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徐小田日前在上海表示,今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增长预计会达到30%,远超世界同行的增长速度。到今年年底,中国会有两家10亿美元级别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目前来看,中国依然是组装大国,是集成电路的使用大国,进口集成电路的数量也在增加。

  据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达1990.3亿块,同比增长13.5%;进口金额高达175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

  国内半导体企业和国外巨头相比,普遍面临规模偏小的瓶颈。2012年我国大陆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总销售额为226亿元人民币,而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国高通公司营业额则高达131.8亿美元。在集成电路代工领域,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中芯国际在2012年与全球第一的台积电的营收差距有9倍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投入力度不够大、产业整合不到位等因素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产业整合有望步入新一轮高峰期

  目前在海内外已经上市的十几家集成电路企业,并不缺少收购资金,然而过去几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公司的并购案例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即使已经有上百家公司营收过亿,但真正具有并购价值的公司却不多,企业也没有太大的并购动力。

  紫光集团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接连斥巨资收购展讯通信和锐迪科两家海外上市集成电路企业,这也成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标杆性事件。专业研究机构iSuppli中国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紫光集团在相继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后,有可能将这两家公司进行业务合并,然后打包寻求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

  专家表示,集成电路是典型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具有全球化竞争特点。目前来看,并购重组已成为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竞争模式向全产业链转变的双重影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资源整合或将步入新一轮高峰期。

  徐小田认为,收购是金融资本层面在影响产业层面,紫光集团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只是小试牛刀,将来产业并购整合也会越来越多;同时这也证明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而且国家接下来将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新的支持措施将远超原“18号文件”,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