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落幕,经济改革的春风再次吹向中国资本市场。然而对这一重大利好,此前被投资者一致看涨的A股市场不仅没有迎来全线“飘红”,11月13日沪深两市双双以大幅下跌收盘。在当前经济走势出现向好、改革趋势日渐明朗的大环境下,中国股市为何仍然对各种利好“油盐不进”,表现如此麻木呢?对此,专家认为,投资者信心不足是导致股市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只有对阻碍股市健康发展的各种体制进行彻底改革,让广大投资者恢复信心,A股才能真正与经济周期保持一致。
A股下跌显示观望情绪
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形势逐渐企稳回升,但A股市场表现仍然十分低迷。沪指从年初2276点跌至2100点附近,年中最低跌至1849点,跌幅达7%;深指从年初9096点起步一路下滑,最低见7045点,至今已跌至8100点附近,跌幅超过10%。相比之下,同样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债务危机、财政悬崖等诸多麻烦,欧美主要股市仍稳步上涨,不仅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有的甚至连创新高。
股市的长期低迷,使投资者寄希望于此次会议提出改革方案能够扭转当前弱市局面,期待经济改革能够催生长期上涨行情。然而,近来大盘不仅没有上涨,却大跌1.83%,显示了浓厚的观望情绪。对此,财经评论员叶檀不禁感叹:“11月13日,A股市场以下跌显示自己的担心。”
事实上,市场对于利好的反常表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虽然市场并没有预期会出现“股市飙升”的局面,但是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大盘的反弹给一些投资者以幻想,以为接下去的行情不会太差,至少是会有反弹的。然而,周三大盘不但再度破位2100点,而且创出了今年9月2日以来的新低,较去年底收盘指数也低了200点以上。
投资者信心仍然不足
事实上,A股市场长期呈现低迷走势,对利好表现麻木的根本原因还是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股市的供求矛盾没有解决,IPO重启和国际板这两把利剑还悬在上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经审核等待上市的企业有近600家,如果这些企业一起上市,那么在熊市情况下供求矛盾会更加突出。
对于股市持续下跌的原因,桂浩明分析认为,宏观面的相对疲软是导致大盘行情不振的重要推手,虽然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不错,但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的回升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的下降,却表明在经济还没有真正稳住的情况下,通胀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央行为了应对通胀会选择收紧银根,就会造成市场资金面紧张,无风险利率上升,债券持续下跌,股市自然也就走势艰难;其次,前一段时间在各种利好消息乃至传闻的影响下,很多题材股表现得非常强劲,在某种程度来说,已经开始透支了预期中的“改革红利”,这样一来也就决定了此类涨高的题材股都存在调整的内在需求;此外,会议召开前一些市场人士就存在很多不切实际的预想,有一些资金力量在行情已经偏淡的情况下作了无谓的坚守,甚至在本周还去发动反弹。而事实证明,这种盲目乐观的操作,只能加剧大盘的下跌势头。
股市长期走势趋好
尽管股市依然低迷,但是此次会议将对中国资产市场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何维达认为,三中全会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股市改革,但它明确表明政府今后将减少干预,而是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于股市未来长期走势,一些专家对此仍抱有信心。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从2007年到2014年的7年时间内,全球股票市场一直在波动中下降,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下降过程或许正接近尾声,股市可能正在接近一个漫长黑暗隧道的尽头。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也认为,目前中国股市正处在底部区域,投资股市是投资未来,只要大家能看到中国经济再度辉煌的未来,能看到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希望,股市就会提前从低迷的底部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