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业对高房价或已“恐高”

2013年11月11日 14:05    来源: 新华日报     陈志龙

  上个周末,上海市公布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的七条措施,居民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从不得低于60%提高至不得低于70%;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税收或社保费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调整为“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此举如一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沪七条”不是简单的“堵”,而是输堵结合。在继续抑制旺盛需求端的同时,在供给端也努力增加土地供应。“沪七条”要求,今年住房用地供应量在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供应量的基础上再增加30%。我省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负责人说,过去单一迷信行政手段作用,动辄“银根”、“地根”一起紧,但效果南辕北辙。与过去相比,在尊重市场规律、平衡供求关系上,新版“沪七条”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市场人士亦对此颇为关注。南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副处长蒋玉萍昨天表示,南京已经关注到上海的方案,今年以来,大中城市楼市价升量增是个不争的事实,个中成因复杂,风险增大,市场处在一个敏感期。南京是否跟进上海,目前尚未接到通知,“如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报”。但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商表示,对“沪七条”不宜过分乐观,近年来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的效果总体不彰,“沪七条”效果有待检验。他认为,关键是要能严守市场纪律。一些地方只要肯花钱,在中介手上就能买到“二套房审批”手续和社保纳税证明。限购限贷刚开始的时候,“这也不能贷,那也不能购”,结果门道摸清楚了,变成了“这也可以贷、那也可以购”,“双限”早已形同虚设。

  实际上,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苗头。来自金融系统的报告称,一些地方银行业房地产关注类贷款余额激增,在风险关口摇摆并引起银行强烈关注的此项贷款,已是银行不良贷款的数倍。省内一家大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房地产不良债权处置的负责人说,市场的另一个风险信号在于,一些银行悄无声息地加入暂停房贷的行列,金融业对高房价已经“恐高”。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的“房地产经济”模式来实现向现代化转型的,房地产的“人造财富泡沫”不可持续。现在是面临抉择的时刻,虽然痛苦而艰难,但是必须痛下决心。只有解决房地产问题,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等“第二季”的核心问题才能顺利启航。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