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见证“消费时点”:6小时破百亿的“双十一”网购狂欢

2013年11月11日 10:47    来源: 新华网     张遥 王政

  新华网杭州11月11日电 大概没有哪一场“血拼”能像中国的“双十一”——一场购物直播竟然有了卫星发射的氛围。

  “双十一”倒计时,浙江杭州淘宝城数据直播大厅,65平方米、重达5吨的大屏幕前聚集了海内外200多家媒体,长枪短炮架起,不同肤色的记者操着普通话、粤语、英语向全球直播这场数亿人参与的网购狂欢。

  零点开始跳表的大屏幕成了观摩这场购物狂欢的窗口。长13米、高3米的屏幕上,各地的交易、支付、物流数据动态显示,香港、台湾哪片区域交易最活跃一目了然。

  “哇!”零点过后的第一分钟,数据直播大屏的各类数据开始跳表。第一分钟,使用支付宝完成的交易额突破一亿元。屏幕上打出一长串数字,一些在场的媒体记者鼓掌欢呼。

  “看着数字蹭蹭蹭往上涨,忍不住就鼓掌了。‘双十一’超出了电商造节的概念,消费者是这场狂欢的主角,我也有份。”在场的一名媒体记者说。

  数据是干巴巴的,但在一路飙升的数字面前,很少有人能做到熟视无睹。

  为了方便彻夜更新网站、排版发稿,一些媒体干脆把后方的图片处理和页面设计也带到了现场,放眼望去,直播大厅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林立。

  发布厅楼上就是网购平台的运营部门。通宵作战准备的水果、点心放在一边,忙碌的间隙,工作间摆放的大鼓也受到热捧,数据“蹭蹭蹭”刷新,不时有人跑上前去擂鼓庆贺。

  阿里巴巴当晚派出5000多名员工通宵奋战。而这还只是这场“社会化大协作”中的一部分。全国各地,包括各大银行支付系统、通信运营商、网络维护方、数以千万计的快递员也在通宵奋战。

  更大的群体是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坐在电脑屏幕前,要么赶紧抢拍早已放进购物车的商品,要么忙着付钱,电脑付款堵住了就想办法转战手机、iPad移动端,付款完成才算“血拼”成功。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你独自坐在电脑前,却可能和上千人同时在拼抢一件衣服。

  阿里巴巴平台第1分钟涌入1370万人,支付宝交易额突破1亿元;第55分钟,使用支付宝完成的交易额达到64亿元;第一个小时卖出最多的是文胸和内裤,有人估算,成交的160万个文胸叠起来有3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销售的200万条内裤连接起来,长达3000公里;凌晨5点49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而去年达到百亿用了13个小时。

  不过从交易数据来看,区域间的不均衡情况仍然比较明显。零点之后的第一个小时,西藏地区发出的包裹仅有15个,而在网购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的发包数量均突破16万。观察人士认为,包裹的单向流动带来的物流压力仍将不小。

  支付系统更是悬在网购狂欢之上的利剑。开场前,直播现场有人对赌成交额,押宝最多的是580亿元——相当于上次“双十一”的三倍。去年基础上扩容一倍的支付系统、2000多套应急预案能否抗住压力,各大银行网银系统能否撑住,也是关键。

  现实的情况是,除了网民“付不了款”的吐槽,支付宝方面也坦言,手机支付“支付宝钱包”在一开始还是出现了拥堵,“量太大了”。

  观察人士认为,很难想象一分钟1000万人涌进一家商场是什么样的壮观场景,互联网的聚众效应挖掘出了中国的内需潜力。“双十一”狂欢效应为拉动内需创造了机遇,互联网技术则为这场大规模促销提供了可能。

  “双十一”也是商业模式探索的一场试炼。全球快时尚巨头ZARA通过顾客的试衣规律,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喜好和流行趋势,中国企业也在摸索。

  根据淘宝账户的消费记录、相关信息,此次“双十一”天猫为每个消费者定制出不同的页面,系统猜测符合你需求的产品会出现在推荐首页。而在打通线上线下参与“双十一”的中国商业地产企业银泰,CEO陈晓东试图通过大数据整合,再造销售、运营、物流链条,未来甚至能为每位顾客推荐适合的逛商场路线图。

  观察人士认为,尽管光棍节促销在多大程度上透支了接下来一段时期的消费热情尚无定论,但透过数据能看到的是,“双十一”的峰值往往成为下一年中国网购系统的标配——今年购物狂欢节预热期间,峰值流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双十一”当天峰值。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认为,从5200万元到191亿元,“双十一”过去四年的脉冲式发展暴露出物流、支付等短板,但另一方面,快递爆仓、网银瘫痪也在逼迫行业提升,促进中国整个商业基础体系升级。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