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潜能恒信 技术底气豪赌“油老板”梦

2013年11月07日 07:2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盘中又涨停,是不是又快要发异动核查公告了。”11月6日收盘前,一位潜能恒信高管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交易软件。

  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北苑路,潜能恒信只是一家藏身在高大写字楼中的普通公司,可过去的26个交易日中,它的股价19次触及涨停和跌停,最大涨幅接近300%,市值最高增加75亿元。在这段日子里,潜能恒信的办公室晚上呈现出不寻常的景象:负责地震数据处理的技术员早已下班,而证券部工作人员仍然在挑灯夜战。

  频繁的交易异动核查公告,让这家创业板公司压力倍增。一遍遍详细披露合同和风险提示,仍然无法阻挡股价的脚步。证券部与交易所交流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没什么新东西可讲。”

  为何一份7000万美元的合同,在一个半月之后依然能够“撩拨”潜能恒信的股价上蹿下跳?初露峥嵘的油改概念无疑是其最大的魅力。不少投资者相信:借助渤海石油开发,潜能恒信将从油气行业的“打工仔”一跃变成“油老板”。而潜能恒信跻身上游业务的底气。

  石油合同玄机重重

  搅动一池春水的,是一个海上区块产品分成合同的签订。

  今年9月17日,潜能恒信公告,公司海外孙公司智慧石油与中国海油签订《中国渤海05/31合同区石油合同》,智慧石油成为合同区内勘探、开发、生产作业的作业者。智慧石油在勘探期7年内享有该区块100%勘探权益,并承担全部勘探费用(约7000万美元),如合同区内有商业油气发现,智慧石油享有49%的开采权益,生产期15年。潜能恒信预估,该合同区油气总资源量超过3亿吨,规划勘探期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000-10000万吨,预计建成油气年生产能力50-200万吨。

  “3亿吨的储量算是大油田了,50-200万吨的产量要是放在以前,都可以排前十了。当时看到这个公告,也考虑过跟进买入,但投资这种题材的股票需要专业判断:究竟区块好不好,能不能出油,风险收益完全没底。油气改革主题不错,但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某大型公募基金研究员对于错过的这波涨势,既眼红又无奈。

  潜能恒信三季报披露的股东进出情况也颇有玄机。保柯伍德控股有限公司减持800万股,仅剩余82万股,跌出了前十大股东之列。保柯伍德2008年通过增资入股潜能恒信,其实际控制人为Thomas D.P.Kirkwood(柯泰龙)。潜能恒信曾表示,之所以引入保柯伍德,是考虑到柯泰龙了解美国石油勘探市场,可以帮助公司开拓美国市场。而在新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一个颇为生僻的名字——毛同志跻身第四位,持股114.71万股。资料显示,毛同志还曾于2012年三季度投资了沧州大化,当时沧州大化业绩同比暴增六倍,期间股价最大涨幅近80%。

  “股价上涨,说明投资者对公司参与油气区块勘探开发这一举动是认可的,但海油勘探并非没有风险,从最初披露的重大合同公告,到近期的几次股价异动公告,公司对合同存在的潜在风险均做了充分的提示。”对于公司股价的波动,潜能恒信董秘张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近来压力也很大,希望股价相对平稳。

  “项目本身其实挺平常,就是一个海油开发产品分成合同,放在康菲、壳牌等身上,可能根本就不会引起关注,即使开发失败,几千万美元打水漂也很正常。但放在潜能恒信身上就是一个赌博,成了,也许一下子抱个金娃,不成,可能就是一个承受不起的风险。”某石油行业人士解读道。

  变身密码默念三年

  潜能恒信参与油田开发,对于许多投资者和机构来说是一个十分意外的消息。“原先我们这儿是TMT的研究员看这个公司,现在得借力油气研究员的脑子了,有的券商内部好像已经移交油气组来盯了。”一位券商分析师半开玩笑地说道。

  从提供勘探服务到为自己找油,在潜能恒信看来,变身“油公司”的举动不是赌博,也不是一时兴起,这样的“变身密码”实际上已经被默念了三年。潜能恒信一高管指出,早在上市之初,公司就提出了打造勘探开发一体化和技术换权益的构想,并在之后的定期报告中反复阐述。

  翻阅公司近两年年报 ,潜能恒信在战略转型上确有着越来越清晰的表述:2011年年报指出,将“择机向上下游业务延伸,力争以技术换石油,拥有油气资源”;2012年年报则更加明确指出,要“利用高成功率的找油技术和思路,逐步实现参与油田开发生产经营管理”。

  “潜能恒信利用核心的找油技术换取油气权益,不仅降低了油气勘探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技术服务附加值。公司将把多年来提供技术服务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油田勘探开发上。”潜能恒信董秘张卉解释道。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业务,是潜能恒信的核心业务。这项手艺一直被业内归类为“高精尖”,它是石油公司制定勘探作业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前期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准确,直接决定了出油的多少。

  公开资料显示,潜能恒信在海湾海域的“找油”经验相当丰富,已为国内外多家油田公司在渤海湾、墨西哥湾等海域提供了成功的找油技术服务。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渤海湾物探技术研讨会”上,潜能恒信就作为民企代表参会,介绍了公司在渤海湾盆地岐口、廊固凹陷油气勘探中的经验。

  为了此次与中海油的“联姻”,潜能恒信也可谓做足了准备。

  今年8月22日,公司公告,使用超募资金7000万元向智慧石油增资,支持其承接国际新区块勘探开发、美国老油田二次滚动勘探开发、国内未动用的难动储量开发、国内致密砂岩油气及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并购对外合作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等五大类业务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

  潜能恒信认为,凭借公司在地震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领域的核心技术,公司在井位布置、钻井服务及油田开发方面具有极大优势,能降低智慧石油参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风险。此外,勘探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关键数据处理解释服务,均可由潜能恒信提供,由此将带动公司传统主营业务的增长。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在披露渤海石油合同之后,潜能恒信已经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招聘,主要集中在油田开发生产的各个环节,期望在人力资源方面弥补公司的业务短板。

  风险勘探成王败寇

  综合潜能恒信与中海油的招标公告,渤海05/31合同区是中国海油2012年中国海域对外开放合作的第二批26个区块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渤海区块。该区块位于渤海西部浅海海域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南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东之间,面积270.3平方公里,水深约5-15米。

  根据合同,智慧石油需在7年勘探期投入约7000万美元的勘探费用(其中包括超募资金4000万美元,其他为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等),用于完成三维地震测线并钻初探井。如合同区内没有发现油气田,智慧石油所发生的勘探费用将视作其损失。

  据此,一位石油行业分析师给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样算了一笔账:

  静态粗略地估算,若勘探期间不出油,4500万美元的勘探支出(不考虑公司可能通过资本化等手段进一步摊销的成本)分7年平均下来,每年因勘探费用增加的成本约650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智慧石油在前7年的勘探期中一直不出油,粗略估算,每年每股将摊薄收益0.12元(美元比人民币以6:1计).

  若勘探期间出油,假设海上油田开发成本50美元/桶、平均油价100美元/桶,按照“产量×(油价-开发成本)×智慧石油权益(49%)-勘探支出”的公式计算,根据公司的产量预计,若产量为年50万吨,则年油气收入8292.5万美元,若产量为年200万吨,则年油气收入35120万美元,两者平均,则年油气收入21706.25万美元。但这没有包含石油特别收益金、销售管理费用、所得税等。

  而过了勘探期,在出油并达预期的情况下,每年不需计勘探支出,相当于每年还能至少增加收益650万美元。根据潜能恒信财报,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1.44亿元,净利润8384.21万元。相较公司的体量,无论是前期的投入,还是后期可能获得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一开始肯定吃钱,关键是何时出油以及能否达到公司的产量预期。潜能恒信是搞物探的,既然能中这个标,说明还是有这个信心的。”该分析师说完又话锋一转,“但并不代表这个事情风险小,海油开发都是风险和利益成正比,即使出油了,也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行,要足够冲抵整个开发过程的投入才划算。”

  渤海目前是中海油最主要的原油产区,所产多为重油。其地处华北平原,作业区域主要是浅水区,但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用中海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某高管的话来说,就是“这块‘硬骨头’啃了足足40年”。

  上述高管指出,渤海地区的油田断层多,构造复杂,储层类型多,分布相对不稳定,重质稠油约占80%,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稳产上产难度大,给渤海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曾有人形象地比喻渤海油田,“就像一只碗摔碎了,再踩上几千只脚。”其意思在于,目前在渤海地区发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部分都是小型区块在进行开发。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生产部的人也曾坦言,在生产管理方面,渤海油田就是“大油田过穷日子,一些小油田国外公司是不屑于开采的,因为产量小,投入大。”

  “中海油在300米以内是比较有经验的,5-15米深的区块拿出来对外招标合作有点意外。有可能是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开采难度比较大,又或者是这个区块一般,不入中海油法眼,否则,中海油自己有能力开发,为何自己不当作业者?”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指出。

  此外,海上勘探开发高风险高收益,也已成为业内共识。“海油开发属于高投入,陆地打一口井几百万,海上打井几千万、上亿的都有。渤海主要是重油,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取很多特殊工艺,成本较高。而且技术很关键,有时候看似10万吨的地质储量,真正开采出来,有2—3万吨已经很不错了,理论和实际有很大差距。”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表示。

  对此,潜能恒信高管表示,公司中标该区块是凭借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双重优势。签约之前,公司内部技术专家根据该区块公开资料及周边探明情况做了认真的研究,“风险肯定存在,但关键是如何控制和降低风险。”

  油服翻身图谋已久

  “利润最丰厚的还是在上游,油服公司想往上游走,一点也不奇怪,当了一辈子乙方,总想当回甲方吧,一方面可以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算扬眉吐气了!”国内一家油服公司的老总对于潜能恒信从“打工仔”变为“油老板”的企图表示感同身受,“如果我们有合适的机会,也想往上游走。”

  他坦言,长期以来,在“三大油”垄断的格局下,中资的油服公司在国内没有资格从事上游业务,只能提供服务或设备,但乙方要看甲方脸色,加之油服市场竞争激烈,甲方可以从价格、标准等各方面设置挑战和障碍,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这或许也道出了“潜能恒信们”甘冒风险、挺进上游领域的苦心。悉数近年来的公告,不少国内的油服设备公司都在打着往上游走的算盘,有的甚至墙外开花,先赴国外“生根开花”。

  “国外大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一般不会选择往上游走,因为这样会和客户形成竞争,而且油服公司比较了解客户的生产情况,也不公平。所以大的油服公司很难两头都做,避免和客户利益发生冲突。”上述人士进一步补充道。

  国内油服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与石油开采企业构成竞争的压力,不过,它们想要尝到上游蛋糕的甜头也并非易事。

  “尽管近年来中海油对外开放了许多区块,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开发,但也有很多是打水漂的,这其中有区块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并不是拿出去招标的区块就一定会出油。所以,出油的利益很大,但没出油之前的风险更大,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略风险。”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指出,往上游走考验着企业技术和资金的双重实力,企业应避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公司会选择两条腿走路。”潜能恒信董秘张卉表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司将一方面继续扩大“找油”的核心优势,做强做精原有业务,另一方面稳步推进这种技术换权益的创新模式,公司将尽快组织渤海05/31区块的勘探相关工作,攻克区块勘探难关,争取该区块油气勘探尽早取得突破。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