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叶檀:谈市场化之前 先谈信用

2013年10月31日 07:42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化、备案制的前提是信用,是信息基本准确,否则,任何市场化举措最终都会向管制转变。

  最近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媒体披露的某些经济改革方案,充满了市场经济的烙印,这是巨大的进步。但市场化这枚硬币的背面更值得关注,对信用的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信用是契约精神的体现,市场化的表现是遵守契约,遵守游戏规则,而我国的股票、债券等市场之所以风险重重,源于制度性的圈钱偏差,源于缺乏底线精神,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鱼肉。即使我们怀揣对市场经济最善良的意愿,如果没有对失信的约束与惩戒机制,市场经济将成为欺诈经济的代名词,成为镜花水月。

  令人欣喜的是,从实体经济到资本货币市场,我们已经有了切实的行动。

  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好评,由公司自己为自己的资金负责,符合市场要义,但会议强调建设诚信体制,建立信用溢价与失信折价。准备取消最低注册限额的同时,注重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在资本与货币市场,上市备案制呼声甚高,但在场内市场实行备案制的前提是,基础的信披机制,对于信用的正确激励机制大致完成。从郭树清到肖钢,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用的强调前所未有,除了苦口婆心,更有铁腕治市。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8月19日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意见》,当天的证券期货稽查执法工作会议上,肖钢提出,决定新增600名稽查执法人员,实现全系统稽查执法队伍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9月份单月启动案件调查39件,为今年前8个月月平均立案量的1.5倍。在10月11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通报IPO财务专项检查开展情况,共有622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终止审查数量占此前在审IPO企业家数的30.49%。

  成效显而易见,明目张胆欺诈上市、违规进行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的成本与以往比,大幅上升。虽然这一成效不会通过股指快速上升体现,虽然股市还受到基础制度的制约,还受到规则内圈钱游戏的左右,但类似万福生科、新大地等突破底线的行为受到抑制。

  企业要证明自己的信用,与未来的发展前景,评级必不可少,评级还是债券市场的定价基础,没有完善的信用评级体制,就不可能有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全球评级机构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饱受诟病,我国的债信评级动辄最高级,信用由政府背书。一些公司为了证明自己的信用,由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评级。

  10月29日,全球三大顶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同时为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评级报告,分别给予BBB+,Baa2和BBB+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给予“稳定”展望。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背书,无疑为万达在境内外资本货币市场纵横驰骋提供了强大的马力,同时发布评级证明,绝非巧合,而是万达证明实力的国际亮相。

  正因为信用评级在内的金融服务如此重要,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蒋明康才表示,“自贸区里面一定要建立全国最高标准的信用体系,跟国际接轨”,这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也是自贸区取得最终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未来自贸区金融市场化的基础性工程。

  30年中国经济在市场与管制之间摇摆,在初级市场中徘徊。基于信用的重建,才让人对未来中国的市场化恢复了部分信心。

  产权与契约精神的缺乏,是中国市场经济左右脚上的致命伤。现在,我们起码认识到契约伤口,试图以诚信包扎伤口,等到产权伤口也开始包扎,中国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就真的来临了。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