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两周来首次注资130亿 流动性仍“锁长”

2013年10月30日 07:57    来源: 经济导报     记者 宁佳彦 宗晓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9日的消息称,将开展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10%,较上次上升20个基点。这是央行两周来首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暂时抚平了资金面紧张带来的情绪波动。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袁红英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不愿意看到流动性走向过度宽松,也不会让流动性过于紧张,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随着三季度信贷增长,CPI上行和地产价格走高,货币政策在第四季度有收紧倾向,但总的来说还是‘锁长放短’。逆回购是缓解月底资金紧张,短期的灵活操作不改央行总体宏观货币政策。”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黄钰告诉导报记者,尽管央行暂时通过逆回购注入短期流动性,但其锁定长期流动性的意图并未改变。

  袁红英表示,预测资金面是否收紧需要从GDP增速、物价上涨指数和贷款等方面综合考量。今年前3季度,GDP 增速分别为7.7%、7.6%和7.7% ,而近3 个月,CPI同比上涨2.7%、2.6%,和3.1%,各项贷款累计为68.78万亿、69.50 万亿和70.28万亿元。从整体情况看,尚未看到改变货币政策的重大因素出现。近期贷款量增加,CPI处于可控但是需要警觉的范围,如果过度收紧资金,将不利于GDP的增长。 袁红英说,“我们还是以稳增长、控通胀为目标,所以会用不同的市场操作保持资金整体平稳的态势。”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28日,央行依旧续发到期三年央票,操作量59亿元,利率3.5%,而到期量为60亿元。这引起市场各方高度关注,认为资金面紧平衡不会变。29日,央行则展开了逆回购,再度开始借出资金的公开市场操作。

  袁红英说,目前的资金面情况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缴税和银行月末考核会导致资金吃紧。“现在对资金的控制重点是投放总量和结构,比如对产业的选择,对民生和公共服务的选择。”

  袁红英表示,考虑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11月出现流动性紧缺不太可能。“政策的收紧将通过循序渐进并且可控的方式完成。如果通胀率继续意外走高,才会加快收紧的速度。央行动用公开市场工具无非是想向市场表明一个态度,即不会放任流动性出现剧烈波动。”

  “暂停逆回购,是因为央行不愿意看到流动性走向过度宽松,担心刺激信贷和物价超预期增长,同样央行也不会让流动性过于紧张,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袁红英说。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