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仅是刚刚起步,但是产品说明书中“先天基因”设定的不同已经决定了首批银行理财资管计划将个性十足。
从目前最新披露的情况看,交通银行相关产品的投资风格相对激进,工行则比较温和,而股份制银行对于投资方向的信息披露略显不足,实际投资情况比较神秘。
银行业人士解读,由于试点期间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规模小、资产质量较好,因此风险较低,不同银行产品的投资比例差异主要与各银行产品封闭期长短不一、业绩比较基准不同有关。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启动试点
继工行、交行、兴业、浦发等首批试点银行的首款自主理财管理计划10月中旬纷纷公开募集后,10月22日,在资产配置端,专供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投资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正式报价交易。
作为银行理财资产管理计划的创新工具,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种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直接以单一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在制定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即中债登)统一登记托管、由合格投资者(即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进行投资交易、在指定渠道进行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投资载体。
目前,首批有10家试点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另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及北京银行近期也将加入,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试点初期的收益率水平目前在6%左右。
国泰君安的研报认为,试点银行相对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可分别扮演两种相互独立的角色,类似投行与自营部门关系:发起管理人——发起设立以单一企业的直接融资为资金投向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并负责工具的发行、资金运作、信息披露等事务管理;投资者——设立理财管理计划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以在一级市场认购标准化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或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交易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单家银行持有任一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份额比例不得超过80%。
国有大行
投资策略各有侧重
截至目前,交行和工行已经各有一款理财管理计划成立,而两款产品的规模差距比较大。交通银行设定的产品规模上限为1亿元,而工商银行产品规模上限为75亿元。
不过,规模并不是两只产品最大的区别点,投资方向和比例的区别显示了两家银行的投资策略侧重点不同。
交通银行10月25日发布的理财管理计划成立公告显示,该计划目前的投资组合包括:货币市场工具,占投资组合的比例为3.84%;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债券,占投资组合的比例为16.97%;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占投资组合的比例为79.19%。
交通银行官网披露的理财产品说明书约定,货币市场工具的投资比例为产品资产净值的0-30%;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债券的投资比例为产品资产净值的0-50%;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及银监会认可的其他金融投资工具投资比例为产品资产净值的40%-100%。对比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交行理财管理计划的实际投资比例趋近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下限比例、银行间市场交易债券的中下限比例以及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中上限比例。
此外,另据媒体报道,“每家银行自我投资最高占比80%”。如果交通银行上述理财资管计划与投资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总规模一致,且理财工具为交通银行本行发行,则该资管计划对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投资已经十分接近上限。
也就是说,交通银行的上述产品在成立初期侧重于流动性稍差、但是收益率较高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交行产品的封闭期较长(从2013年10月22日-2014年1月21日),因此交通银行在成立初期的投资比例上可以相对激进,并在未来的时间里慢慢增强高流动性资产配置。
此外,产品说明书显示,工商银行的资管理财产品——超高净值客户专属多享优势系列产品(A款)则在投资资产种类和比例中约定:高流动性资产(债券、债券基金及国债期货、货币市场基金、同业存款、质押式和买断式债券回购)的占比为10%-90%;债权类资产(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占比为0-70%;权益类资产(新股及可分离债申购、可转换债申购、定向增发、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的占比为0-10%。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尚未发布上述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因此具体投资比例暂时不能明确,但是其方案的设计已经显示出与交行的不同——交通理财工具的占比已经超过工行设计上限。
股份制银行
未明确投资占比上下限
相对于大行资管类产品比较透明的投资方向和比例,股份制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更为“神秘”,部分银行明确了方向但未约定占比,部分银行甚至仅仅在官网简要披露了规模、费率、募集期等最基本信息,而并未涉及产品投资方向的任何细节。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的理财资管计划显示,产品的投资方向包括:货币市场工具、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与其他银行不同,光大银行这次直接将原有的理财产品“稳健一号”等少数转化为资管计划。据了解,成立于2008年4月的光大银行“资产管理计划稳健一号”,已经更名为“理财管理计划稳健一号”。光大银行表示,“鉴于近期市场出现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符合产品说明书关于准债券类资产的约定,为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产品业绩表现,我行将在今后本产品的投资运作中增加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这一投资品种”;此外,光大银行将“稳健一号”的产品相关费用进行了下调,产品管理费(年化)由调整前的0.8%降至0.5%,产品信托费(年化)由调整前的0.3%降至0.25%。
投资方向设计
不选贵的 只选对的
虽然看起来投资风格迥异,但各家银行选择的背后其实并非投研能力的高低,而是寻找最适合自己产品的工具。
“投资比例安排的多与少其实无关投资研判的对错,而是与两家银行在产品成立初期对于流动性的要求不一有关”,上述银行业人士判断,“由于目前试点交易对手受限,工具的流动性也可能比债券等标准化产品差一点,但是项目质量也不低。如果追求流动性,自然要牺牲一定的收益率,相对减少理财工具的配置;相反,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势必会在流动性上做些让步”。
本报记者注意到,四家银行已经完成发行的首批资管类理财产品中,交通银行的产品的封闭期最长,为三个月;工商银行的两款产品都设计有两周左右的封闭期;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则干脆未设封闭期。
另据媒体报道,目前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试点银行的投资取向并不一致,有的银行只有25%的比例投向工具,而有的银行却是100%。
该人士进一步强调,目标净值的高低也会对银行的投资方向产生影响力。
目标净值(或许说业绩比较基准)方面,可以从银行的管理费设计看出些端倪:工行产品约定,当产品单月的收益率年化达到N以上时 (N=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1.75%),超过N的部分,管理人将按照20%的比例再提取浮动管理费,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按目前的3%计算,其目标净值收益率可以理解为4.75%;浦发银行约定,按照产品申购赎回确认日前一日单位净值折合收益率低于5.20%/年,将以银行管理费为限进行回拨,其目标净值收益率可以理解为5.2%;此外,根据兴业银行公布的首个投资周期参考净值1.0044计算,其第一款理财资管计划的目标收益率约5.18%。(证券日报 张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