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诺奖与中国问题

2013年10月28日 07:53    来源: 北京晨报    

  ●孙春祥

  一年一度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已经过去一段时间,然而,就诺贝尔奖所衍生出来的话题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争议最大的经济学奖方面,其获奖理论涉及资产定价方法,这让身在中国的一些经济评论人士十分兴奋,因为在中国,资产到底是如何定价的,至今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获奖名单公布后,一些人找出了诺奖得主以往的言论观点,试图用其理论去预测中国股市及楼市的未来,同时又有一些人热衷于驳倒诺奖理论,证明中国市场存在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争议呢?这要追溯到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上,其本身的趣味性就为后来的话题埋下了伏笔。

  对金融经济学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士几乎都知道,今年三位经济学诺奖得主中有一位是尤金·法马,这位金融市场专家曾提出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其基本观点是,公开可获得的信息往往反映在市场价格中。该理论几乎可以在任何一本金融学基础教材上找到,长期以来都是资产定价理论方面的一块基石。

  还有一位是罗伯特·席勒,这位金融学大家曾因出版《非理性繁荣》一书而名震世界。他最大的主张是,市场是非理性的,资产价格经常会出现非常大的波动,但长期,价格终将会回归到由基础资产盈利能力确立的基本价值,从繁荣走向低谷,或从低谷走向繁荣。

  有评论人士称,这好比物理学奖同时颁给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托勒密,以及证伪此学说的哥白尼。同样都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但三位诺奖得主中的两位得出的结论却互相矛盾,这不禁让很多金融市场专家都很纳闷——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曾经有人批评说欧洲人死板,但今年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却告诉全世界——我们才是和稀泥的鼻祖!他们将两种理论融合在了一起,然而告诉大家,在短期内,由于市场信息的充分,任何人不能从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但长期,确实会存在价格与价值的非理性偏离,如果掌握好时机,也是可以赚钱的。

  看似两者都不得罪的解释天衣无缝,但来到了中国,却没有一条是正确的。首先说股市。早在诺奖颁发前,国内A股就已经对所谓的“诺奖概念股”爆炒了一番,不说是否沾边,反正在诺奖颁布之后便纷纷下跌。这一涨一跌之间,必然是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亏得血本无归。

  再说楼市。按照席勒的观点,中国楼市早在2008年就该崩盘了,但事实是,今天的价格已比2008年又翻了一番,光是2013年,一线城市涨幅就高达20%。当年来中国演讲时,席勒说中国人花一辈子的钱买一栋房子,这不正常!现实却是,今天买房,要花两辈子的钱,但依然是想买买不着!

  中国的股市是否被低估?中国的楼市是否存在泡沫?这些问题也许真的存在答案,但至少在国人眼里,诺奖得主是回答不了的。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