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层较认可的一种方案是,给予民营银行有限业务牌照
“民营银行”投资热潮下,民资为何热衷办银行?“民营银行”破冰之后,这些银行又能干些什么?
申办“民营银行”正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民企的头等大事,也被视为金融改革破冰之举。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学者认为,监管部门乐见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多元化,但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初期放行的民营银行数量不会太多,且可能给予有限业务牌照。为此,民营银行的平稳起航一方面有待制度护航,比如推出或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处置和银行退出机制等,另一方面有待民营资本全面了解投资风险与收益,理性参与、合规运行。
政企联手催生民营银行热潮
最近在温州,“民营银行”的话题成为温州商人在餐桌、各类会议上的头号话题。
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温州民营企业界自2001年以来曾多次向监管层提交申请,要求设立民营银行,但都无果而终。
被温州手持“尚方宝剑”,为全国金融改革探路的近两年时间里,也未能完成这一突破。
2013年7月,金融“国十条”中关于“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表态,再一次激发温州商人的银行梦。
“当试验品、小白鼠都可以,敢死队也行。”今年68岁的杨嘉兴,是温州民间金融元老,26年前曾创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家民间股份制城市信用社——温州市鹿城城市信用社。
在得知高层有意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后,杨嘉兴开始对此作准备,并表示一旦有国家层面的具体操作细则出台,他将重新组织民营企业家申报民营银行。
其实,温州商人的银行梦由来已久。温州金改试点获批以来,杨嘉兴曾向金融管理部门提交了关于筹建“温州市农业发展银行”的申请方案,但之后搁浅。同一时期,温州其他民资发起的“华侨银行”、“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等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确实有民营企业想通过办一家银行来缓解融资困难。”温州一家小贷公司总经理陆斌(化名)说,温州经济增速下滑、产业空心化现象明显,一边是巨量民间资金无处可投,一边是大量嗷嗷待哺、无处筹钱的中小企业,如何运用好金融资源去支持实体经济,成为温州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温州一家打火机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无非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希望进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产业后,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可以向关联企业贷款,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二是将来民营银行可以上市,一本万利;三是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回报率高,企业通过经营银行来获取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这恰恰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民间融资渠道不畅通。第二,这说明许多民营企业家还缺乏金融知识,不了解现代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国内民营银行筹办经验不足,在吸储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温州籍企业家王均豪说,他很早以前就开始参股了两三家银行。但是因为不能“办”只能“参股”,在银行的具体运营上,民资没有发言权,关键是股权太分散。谁都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谁都想管,谁都不愿意管。如果温州金融改革取得突破,应该给第一大股东的股权越多越好。
不仅温州,武汉金改在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规范发展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此外,山东、广东、福建等多地均传出积极申请试点的消息,大有角力首家民营银行的态势。
三思后行须专业人做专业事
但是,不少民企对民营银行持观望或者说回避态度。
某上市公司在8月底称,小微金融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公司现阶段主要考虑做好小贷公司,待时机成熟时考虑向民资银行发展。到10月初,该公司又表示,后期会根据政策、市场、资金等各方因素,适时考虑参与设立民资银行。
“我们还在观望,看政策如何出台,如果政策便于操作,我们也可能会参与。”另一家上市公司董秘称,“观望”成为多数想涉足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心态。
温州华峰集团副总经理翁奕峰在10月25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工商局核准后,外界盛传该银行是华峰集团注册的。翁奕峰对此表示否认,“我们没有提交任何书面材料。”
瑞安华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峰小贷”)由华峰集团等18位股东发起设立于2008年1月,注册资本2亿元,连续两次增资,是浙江省首家注册资本达8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总资产排名全国第二。
翁奕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温州金改方案出台后,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曾表示,如果转村镇银行,华峰小贷将是第一家,也极有可能是全国首家。就华峰小贷各项指标来说,也已完全符合规定。
“但直到目前没有申请,具体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政策未变,华峰小贷还是想再看一看。”翁奕峰称,但华峰集团可参与其他村镇银行,而不是将华峰小贷公司的控制权受让出去。
“从现实情况来说,绝大多数小贷公司盈利能力要强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2亿元的小贷公司每年基本上能够赚到4000万元,而村镇银行的盈利基本在2000万元到4000万元之间。”翁奕峰表示,其实小贷公司不一定非要转村镇银行。做大做强后,小贷公司未来的前景依然可以保持乐观。
温州华峰小贷公司高级顾问陈寿清则认为,如果搞民营银行,肯定是要先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曾多次发生金融机构因为经营不善遭挤兑,最终关门倒闭。万一民营银行倒闭了,难道要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埋单,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民企办银行要谨慎,不能乱来。
央行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坦言,“无论是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作为监管部门都是抱着一种支持和呵护的态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需要研究怎么平衡它的节奏。”他还表示,金融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不应该是充分竞争,而应是有限竞争,因为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解决好金融机构的倒闭和退出问题。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民营企业不应盲目进入金融银行业,因为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他建议,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国家持股比例较高,未来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民营资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此,既向民营资本开放了金融业,又避免了一系列潜在风险。曹远征认为,“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银行业,并不一定就要自己开一家银行。”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直言,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民营金融发展着实需要“冷思考”。目前,民营企业申请建立民营银行的热情非常高,阿里巴巴、苏宁、京东、腾讯、美的、格力等知名企业均有意建立民营银行。然而即使相关政策真能落地,民营银行的设立与发展可能也并非易事。“在既有的金融体系下,中国的民营银行在发展初期可能很难争取到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目前上市银行市盈率、市净率都在不断创新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民营企业难道不需要考虑一下,进入银行业以后的发展问题吗?”
地方政府深度介入民营银行的设立,也可能带来诸多问题和风险。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地方政府积极争取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落地到自家”,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亲自奔赴监管部门游说。某些地方政府在尚未有完善的业务定位、发展思路、风控设计、兜底机制等方案的情况下,就争先恐后地希望设立民营银行,主要是认准了“银行牌照”是稀缺资源。
“一哄而上”会否让原本应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民营银行“走了样”?一位监管层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地方民营企业积极申请民营银行主要基于几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来,银行业成为了“高利润、零风险”的代名词,引发了逐利资本的青睐。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发展的确遭遇窘境,不少民营企业布局金融行业,也算是多元化经营、另谋出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部分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的“动机不纯”,某些企业主甚至希望把民营银行做个“幌子”,实则为自己的企业资金“大开方便之门”。“这样的银行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会服务于小微企业、三农客户?”该监管层人士坦言。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浙江、上海等地发现,许多民营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热情虽高,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某些企业甚至对于银行运营知之甚少,更不用提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
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多元化,监管部门乐见其成,但是对于“动机不纯”的民营资本却“不得不防”。该负责人称,“我们希望资质优良的民营企业申办民营银行,并且希望他们有较好的银行治理结构,尤其是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的设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更是直言,金融业的高额利润是吸引各路资本的原因之一。201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沪深两市银行业上市企业资本回报率是16.59%,确实很高,但资产利润率很低,只有0.99%。
“历史上,国家曾给了民营资本许多次参与金融的机会,但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特别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对民资完全开放,发起成立城市信用社没有任何身份的限制,街道企业、私人企业都可以发起设立城市信用社,后来城市信用社出了很多风险和坏账。唯独一个例外就是民生银行(),但是民生银行的背景是工商联,所有的经营管理者都是由工商联推荐,最开始去的都是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大区行长,而它的股东并没有经营的实际权力。”
期待破局或实行“有限牌照”
知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民营银行设立的具体细则仍未“落定”,监管层采取集思广益的态度,鼓励各地上报细则或方案,为最终方案提供参考。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监管层比较认可的一种方案是:未来将给予民营银行有限业务牌照,比如对其可经营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的区域、合格存款人等予以一定限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预计,民营银行在试点初期的数量不会太多。在目前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定位于服务社区、小微企业、三农的民营银行可能是监管层认可的民营银行模式。他进一步表示,只有存款保险等配套制度出台后,民营银行的推进才会进入加速期。“监管层希望通过试点的方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为未来进一步开放银行业门槛提供政策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提出,根据风险不同,可借鉴英国、中国香港等地的银行准入规定,根据风险不同实行三类牌照:吸储类机构(即全牌照银行)、非吸储类机构(即有限牌照银行)、自有资金放贷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种类持牌机构业务范围不同,监管要求应区别对待。而今年8月也有报道称,浙江省正在起草一份名为《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有限牌照的民营社区银行办法》的草案。
针对“有限牌照民营银行的业务范围可能受到适当限制,将只允许企业(组织)存款和个人大额存款”的猜测,中国证券报记者求证温州市金融办,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否定,“也不完全是这样”。
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在10月24日对外称,目前温州设立民营银行的相关方案已经上报。但尚未透露更多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有限牌照民营银行在经营范围上可能会作出区域性限制,资金的规模、每笔贷款的额度可能也会有所要求,同时估计还会引入商业银行控股,至于控股的比例也许会有所下调。另外,在存款准备金率和不同类别贷款的计提比例方面可能也会与一般商业银行有所区别。
温州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金融人士说:“目前中央政策虽已明确,但从‘探索’和‘尝试’几个字可见速度不会太快。就算真正能够获得批复,在温州实行试点,估计不超过两家,温州上报的民营银行方案,可能是一家企业作为主发起人,控股比例20%到30%,其他10多个民营企业抱团参与。即便民营银行在浙江全省推行,也不会像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那样不受数量限制全面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