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曾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后任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张化桥撰文呼吁,请研究中国银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此语一出,很多人感到纳闷,银行业怎么也产能过剩。不是有那么多企业,用尽一切办法想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都没有达到目的吗?显然,张化桥先生的观点,并不是指市场需求,而是指服务和风险。
一方面,银行业追求高利润带来高风险。2006年至2007年,美国银行业利润总额仅占股市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银行这座高楼大厦就轰然倒塌了,其主要原因是银行为了追求高利润大量投资高风险产品。现在中国银行业利润总额占股市利润总额的比重,早就超过美国彼时的情况。而从中国银行业现状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重蹈美国银行的覆辙,只求高利润,不顾高风险,所投资的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都存在极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高利润弱化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几乎所有银行,都降低了对实体企业服务的水平,不仅信贷结构严重失衡,而且对实体企业的信贷资金成本,也远高于其他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
正因如此,说银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并非危言耸听。
银行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只考虑规模扩张,无限制地扩大资产、增加负债,却不考虑资本充足率的科学性、合理性。一旦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就通过股市等募集资金,然后再继续扩大资产和负债。
更重要的是,银行在无限增加贷款成本、使多数企业获得的贷款成本远高于规定利率的情况下,存款成本却始终维持在固定水平。如此,银行能不获得暴利吗?而这些暴利,哪个不是企业和个人利益被盘剥的结果呢?
事实上,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中国银行业不仅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而且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没有一家不面临严重的资金矛盾。问题出在,银行业的资金被错误的经营行为搞乱了,该支持的得不到支持,不该支持的却源源不断地得到资金供应。
造成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银行业仍处于高度垄断之中,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轨道。同时,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给银行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而是任凭银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甚至为其提供进一步犯错的条件,如不断地同意银行通过股市募集资本金,将存款利率死死地控制在可以让银行获取暴利的范围之内,通过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坏账剥离等。
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对银行的经营行为予以有效的约束与制约,让银行不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无节制地扩大资产规模、增加负债、频繁补充资本金,服务和风险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不可能出现,暴利现象也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