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何时重启,成为A股市场心中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证监会表态IPO重启没有明确时间,但近期A股持续调整,让市场各方对IPO重启带来的扩容压力恐惧万分。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发行曾经历八次暂停、七次重启,市场运行趋势并未因IPO重启发生根本转换。
业内人士指出,从历史统计结果看,新股发行因素对二级市场的实际影响幅度相对有限,并没有改变大盘的总体走势,但往往成为市场上涨或下跌的加速器。与此同时,新股发行的体制改革、监管部门严格的财务审查等因素均将有利于新股发行定价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为IPO重启后避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的“缓冲因素”。
心理影响较大
在A股历史上共发生过八次新股发行暂停,而根据历史数据梳理前七次重启前市场表现、重启当日以及一周时间内的股指表现发现,IPO重启对市场短期走势的影响实际并不完全负面。从历史统计数据看,从1994年7月21日至今,有四次重启后市场延续了下跌趋势,也有两次重启延续市场上涨趋势。在1995年7月5日至1996年1月3日第三次暂停期间,大盘曾经走出一段上涨行情,但是一直无法突破800点,随后展开暴跌,在新股发行重启后大盘经历两个星期探底后一路上行,在当年年底飙升至1258.69点。
对比IPO重启前后的市场走势,新股开闸形成的冲击也仅为短期影响。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在历次IPO重启前后上证综指走势并未有太大形态改变,比如在1995年1月24日第一次重启前一个月上证综指走势呈一字震荡,略有下跌;而重启后期间整体走势呈单边下跌趋势。与此相类似,在2006年6月5日第六次重启,新股发行暂停时间较长,新股上市尽管导致短期市场回落但很快延续第六次在暂停期间大幅上涨趋势,随后创出新高。广发证券分析师程振江认为,IPO重启或暂停前后,市场大多延续变更之前的趋势,IPO不是市场的拐点标志,但却是其上涨或下跌的加速器。
东北证券指出,从新股发行重启以后市场走势与融资金额之间关系看,在市场融资规模整体下行的格局下,A股市场也是震荡下行为主。市场融资规模的大小与指数走势难以适用简单的因果关系解释。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各方投资者对IPO重启产生恐惧,主要仍是短期心理因素所致。IPO重启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在板块影响方面,由于经历了严格的财务审查,此轮IPO重启新股估值有望下降,或将加速创业板市场的估值回归。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此轮排队企业中创业板IPO相对比重较大,经历一轮二级市场创业板估值快速上扬之后,一级市场低估值的吸引力可能会使得二级市场相对吸引力降低,造成创业板市场估值回归。
加快制度改革
机构分析人士表示,克服A股市场的“IPO恐惧症”,关键就是在制度设计上应有所突破,IPO迟迟未开闸实际也是新股发行改革将出现重大变化的信号。监管部门已经在酝酿一些制度性改革措施和政策,在客观上对冲IPO重启对股市形成的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证监会就启动了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于6月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改革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与此同时,有关《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信息披露规定》、《保荐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则制度也在修订中,未来包括询价、询价人资格等承销办法都会有详细规定,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缓解新股发行“三高症状”。
近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新股发行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必须对过去IPO的办法进行较大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目前,证监会正在按照这一目标,抓紧完善指导意见及各项配套文件,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
华泰证券认为,新一轮的新股改革意见稿中,把破发和减持挂钩,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市场投资者利益,遏制了上市公司和发行人抬高发行价的冲动。不管后续正式文件会否修改,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方向不会变,有利于改善破发局面。
此外,IPO重启并非完全都是利空因素。中信建投指出,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标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IPO重启的风险,典型的莫过于创投企业,创投企业可以通过投资项目上市退出兑现收益;此外还有券商股,券商可以通过保荐与承销业务、直投业务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