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绩优基金反遭赎回 基金限购慎看后市

2013年10月23日 11:12    来源: 南方日报    

  今年成长股的牛市造就了一大批业绩优秀的基金,但优秀的基金也没能够留下投资者离开的脚步。前三季度基金遭到净赎回2800亿份,其中包括了业绩前两名的“景顺双雄”,景顺长城内需和兄弟基金内需贰号也被净赎回超过4亿份。

  一方面领头羊基金惨遭净赎回,另一方面部分绩优基金纷纷祭起限制申购大旗,防止资金涌入摊薄持有人收益。同为绩优基金,为何遭遇不同对待?分析认为,今年部分基金业绩较好,投资者终获解套,所以出现部分绩优产品遭到净赎回的现象。基金限购则传递出部分基金经理可能对后市持有谨慎的态度。

  南方日报记者 贾肖明 实习生 周雷

  前三季度基金赎回明显

  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的业绩表现不错,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19.92%,然而优秀的业绩也未能够留住基民的心。日前,基金业协会公布前三季度基金市场资产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募基金规模缩水明显,基金份额从去年末的3.17万亿份减少到今年9月末的2.89万亿份,缩水了2779.77亿份,缩水率为8.78%。

  公募基金在前三季度发行迅猛,累计发行新产品277只,平均每天发行超过1只,按统计,发行份额达到4418.92亿份。如果综合考虑新基金发行的份额,公募基金今年前三季度的缩水情况更为惊人。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显示,股基前三季度被净赎回724.03亿份,平均每只股票型基金被赎回2.14亿份。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荣膺前三季度业绩排行榜前两位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260104,基金吧)和景顺长城内需贰号,在净值增长达到90.01%和89.84%的情况下,竟然遭到净赎回!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净赎回0.92亿份,景顺长城内需贰号被净赎回3.27亿份。

  工银核心价值股票、建信恒久价值股票和嘉实优质企业(070099,基金吧)股票是前三季度被赎回最严重的三只产品,分别被净赎回55.22亿份、40.23亿份和28.02亿份。反观这三只产品的业绩,年内均是正增长,且涨幅都超过了10%,其中嘉实优质企业股票净增长21.40%,在平均水平之上。

  绩优基金高挂限购牌

  日前,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称,从10月14日起,暂停对旗下添富民营基金大额申购(含定投及转换转入)业务,设置投资者单日申购汇添富民营活力基金的金额上限为100万元。汇添富称此举是为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

  9月30日,上投摩根发布公告,对旗下上投摩根新兴动力进行限购,申购金额上限50万元;9月27日,华宝收益(240008,基金吧)增长宣布限购,申购上限定为500万元;再往前,整个9月中下旬还有农银中小盘、农银消费和农银行业成长基金同日实施限购,限购金额为50万元;华商盛世成长(630002,基金吧)和华商动态限制大额申购,限购金额为10万元。

  据此统计,单单九月中下旬有7只基金宣布限购。事实上,第三季度刚开始的时候,一些主动型偏股基金便已经开始实行限购措施。先是7月18日,上半年混合基金冠军宝盈核心优势(A类份额)宣布暂停大额申购,单日申购金额不得超过2万元;8月1日,该基金的C类份额也实施限购,成为三季度首只实施限购的绩优基金。8月9日,当时的偏股基金领头羊、以重仓创业板知名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宣布暂停申购,原因为“保障基金保持适度规模,充分维护持有人利益”。

  从前三季度来看,这些基金的表现均处于行业前列。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率高达81.05%,列主动股票基金第三名。而华商动态阿尔法、宝盈核心优势和华宝收益增长等限购的基金更是位列前三季度混合基金三甲。

  基金限购因避险情绪主导

  一方面,今年业绩最好的基金遭到净赎回,另一方面,业绩居前的牛基高高挂起限制申购的大旗。为何同为绩优基金却遭遇不同待遇?

  对此,博基金经理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龙舫表示,业绩居前的基金遭到净赎回与投资者心理不成熟有一定关联。景顺长城的两只产品在之前两年的业绩不甚理想,部分投资者被套牢,而今年业绩好转之后这些投资者就立马赎回,以防再次被套。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分析指出,今年股基前三季度收益颇丰,最好的基金收益接近100%,由于前几年的熊市思维一时难以改变,基民有严重的落袋为安情绪,因此出现了大规模的赎回。

  至于部分绩优基金不约而同地选择实行限购,龙舫分析认为,基金公司实行限购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方面,一些基金经理出于控制基金规模的考虑,实行限购将基金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进行更好的投资,是一种负责任的决定。另一方面,可能反映出基金经理相对谨慎的态度,对后市看法相对谨慎。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