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登了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主席、前美国财长和高盛集团总裁亨利·保尔森的文章说,中国政府现在正计划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这种改革所面临的前景要优于以往。而且,在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的时候,中国重新进行这种改革对世界经济十分重要。文章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乐观预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 文 章 题 为 《 中 国 经 济 重 回 正轨》,摘要如下:
下月,中国将利用重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中国未来十年经济改革政策的重点。
不过,由于会议很可能只确定总方针而把细节留待以后确定,一些悲观者已经开始认定改革太少、太胆怯和太晚。他们说,十年前,中国未能降低国企的影响和完成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
但我认为,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前景———提高市场的作用、扩大中小企业的机会、更为有效地分配资 本 、 改 善 消 费 和 投 资 之 间 的 平衡———要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刻都好。在全球增长依然疲软的时刻,重振此类改革对世界经 济 的 重 要 性 要 超 过 以 往 任 何 时候。
我有四个乐观的理由。
首先,中国领导人显然知道他们的增长模式需要改变。
中国领导人一再说要促进经济改 革 , 甘 愿 拿 他 们 的 政 治 资 本 冒险。他们制定蓝图,采用像上海自贸区这样的试点项目,通过允许更多外国竞争和更大的利率浮动来加强市场和使资本分配合理化。
其 他 改 革 , 包 括 放 开 存 款 利率,仍需落实到位,不过放开贷款利 率 的 改 革 是 非 常 积 极 的 一 项 举措。同样积极的是北京发出的一个信号,即它可能通过与美国达成一项双边投资协议来把竞争引入更多经济部门。
其次,中国的新领导人是强有力的,足以推进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表明,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至关重要。邓小 平 是 中 国1 9 7 8年 初 始 改 革 和1992年重振这些改革背后的坚定设计师。
中国新领导人表示,他们做好了采取行动的准备。中国近来开启的一场反腐败运动展示了中国甚至有意愿向最具政治敏感性的重要国企开刀。
再次,中国再也不能耽搁必需的改革了。
在2002至2012年期间,中国的经济产出扩大近5倍,由1 .5万亿美元增至8 .3万亿美元,但增长助长了自满。的确,中国通过对公共工程投入巨资渡过了金融危机,但那只是把最后进行清算的日子推迟了。中国只要增长就能摆脱任何问题的假定再也不成立了。中国面临多项严峻困难,如增长在放缓,不平等在扩大,地方政府的债务攀升。中国出口导向型的部门面临严酷的阻力,从发达市场疲弱的消费需 求 到 国 内 不 断 增 长 的 劳 动 力 成本。
最后,公众对改革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此问题上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也高于以往。
引入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从而使价格更好地反映供需而非政府指令的改革势头正在增强。扭曲定价一直是中国能源 效 率 低 下 和 环 境 退 化 的 一 个 原因。和向放开能源价格迈进的新举措一样,上海新建自贸区是另一个积极迹象。如果上海想变成一个全球金融中心,那就需要更广泛地获得资本,更大的投资选择和更多的防范盲目资本流动的措施。
此外,很可能进行新一轮财政改革,从而使资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更加合理地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奋力重建脆弱的农村养老金和医保制度,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应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这一大批具体的改革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当然也无法通过召开一次党的会议就实现。但很可能在11月份作出的决定将为中国经济确定一个积极和持久的新方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欧盟,和中国一样依赖这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