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邮储银行:开辟普惠金融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之路

2013年10月21日 07: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郭文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草根经济体在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稳定器”。

  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领域也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层次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新的经营业态不断涌现。

  在转型调结构的大环境下,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相对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宏观上成为提振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微观层面也成为各金融机构挖掘“长尾效应”的新突破口,得到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家庭等多方的重视。

  近日,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邮政储蓄银行论坛”在北京召开。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等国际性组织以及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等代表就发展“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展开了深入探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银监会监管四部主任沈晓明等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行长吕家进向全球业界分享了本行探索普惠金融的历程和成功经验。

  普惠金融在实践中成长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理念,是指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探索普惠金融的发展之路必须基于自身的特点、优势、核心竞争力等要素。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都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它必须体现企业的历史沿革、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以及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等。

  吕家进将普惠金融概括为四层含义:一是服务对象的包容性,强调客户的广覆盖,农户、小微企业等低收入群体都应纳入服务对象。二是服务产品的全面性,不仅要向客户提供存款产品,还应当为具备条件的客户提供汇款结算、养老金支付、信贷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的便捷性。四是经营模式的商业化,而并非政策性或扶贫性。

  对商业银行来说,要深度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普惠金融贡献力量。据介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坚持普惠金融理念,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做好小额贷款,支持农户发展。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向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转变。针对农户小额贷款未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坚持把小额贷款业务作为该行长期战略性业务,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邮储银行实际,探索小额信贷技术,成功破解农户融资难题。6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600多亿元,解决了600多万农户的融资问题。

  二是创新经营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国的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90%以上,然而能够获得贷款及享受其他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不及一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广大中小企业紧密联合,将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设计循环使用的贷款模式和灵活的还款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开支,降低融资成本,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建立专营机构,按照“集中作业、专业经营”的理念,在全国建立了337个小微企业信贷中心;推动产品创新,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不断调整担保方式,开发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信贷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产品线;创新商业模式,采取提高单户授信额度,灵活调整担保方式,延长贷款期限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满足了不同人群和中小企业需求;融资和融智相结合,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更缺创业经验和市场信息。截至2013年8月底,该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00多万笔、金额达1.7万亿元,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是做好社区金融,改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致力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金融服务:提供储蓄、汇兑、保险、便利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建立全国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成为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加大自助设备的投入力度,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取款、转账、查询、缴费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服务,满足普通居民的消费金融需求等。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放消费贷款3700亿元,在城镇地区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200多亿元,占全部消费贷款的33%。

  坚持走普惠金融道路底气何来?

  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邮储银行在近几年来逐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规模迅速壮大,存款额从成立之初的1.3万亿元增加至5.4万亿元;信贷类资产业务从零起步,目前余额已突破1.4万亿元;净利润也从2007年的6.5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284亿元,5年增长了44倍。

  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充分肯定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选择、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建立完善了财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报告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监管效率的提高;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6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并指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两个系统的重要性:一是金融稳定当中的系统重要性;二是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服务重要性。

  据介绍,早在1919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邮政储金局成立的时候,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就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储户多为平民百姓。当时,中华邮政提出了“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满一元即可开户。因此当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之时,拥有客户多、网络大、深得用户信任的优势,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基础保障。

  目前,这个优势仍然保持。据统计数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已经超过3.9万个,其中70%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同时拥有个人客户总数约4.2亿户,成为国内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银行。

  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大、网点多、贷款环节拉长、风险大,要投入比普通贷款多的服务和人力成本。小微信贷业务被众多银行关注,但优良客户资源有限,且人均产出较低。总的来说普惠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逐利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如何能将普惠金融理念与现代化商业银行改革之路有机融合考验着储蓄银行的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

  不少与会者提出,当前流程再造已经成为银行业提高服务效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利润的有效手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表示,业务流程再造是对原有的已经固化的流程、制度、模式进行改造。推进银行转型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流程再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会计与营运部总经理龚晓坤表示,该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提升营运效率,并降低成本;其次,通过专业化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最后,减少和剥离网点操作性事务,促进网点转型,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对此,中国银监会监管四部主任沈晓明表示,作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先行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继续探索,大胆创新,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积极探索解决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问题,同时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市场、机构、流程、系统、制度等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商业可持续能力。

  结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的实践和经验,吕家进就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倡议:一是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普惠金融为方向,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要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三是探索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通过一定比例补贴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到贫困地区开展服务。四是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提供普惠金融的机构具有种类多、差异大、风险高、盈利能力弱等特点,可以通过“宽严相济”的差异化监管,如适度降低最低注册资本、存款准备金率等监管要求,适当放宽服务对象的担保要求和担保品范围,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五是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努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

    刘明康:改革是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的根本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邮储银行有两个系统重要性

    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运用科技成果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沈晓明:发展普惠金融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部主管 尤尔根·康莱德:邮储银行对金融普惠有极大促进作用

    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总裁、董事会主席 海因里希·哈西:建设有利环境确保实现普惠金融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