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年内16%基金公司换“当家”

2013年10月19日 08:22    来源: 广州日报    

  历来基金公司高层离职多集中于上半年,下半年素来平淡。今年,在整个大资管行业的变革中,新公司多了、股权激励来了,高管们机会很多人很忙。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高层的频繁变动可能引起基金公司核心管理、投研风格变化,基金公司阵痛期,基民的利益如何保障是个难题。

  文/表 记者 吴倩

  本报讯 获批设立仅半年的兴业基金近日公告,原总经理薛瑞锋离职,就在不久前,安信基金才刚宣布总经理离职。一周之内,两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不约而同地选择离职,在业界引起关注。“现在基金公司的高管们想法很多。”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感慨道。

  现象:

  “60后”基金陷动荡“魔咒”

  根据兴业基金的公告,原总经理薛瑞锋的离任缘于工作原因,在其离职后,来自股东方的原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汤夕生接任总经理。

  兴业基金成为年内第14家总经理变更的基金公司,由此,今年只过了三个季度,基金公司总经理的离职数量已完成了去年全年14家的“指标”。目前,国内已有85家基金公司,据此估算,年内已有16%的基金公司换了“当家人”。

  而据观察,在上述14家基金公司中,“60后”基金公司成为今年总经理变更的主力,今年以来,先后已有财通基金、前海开源、富安达基金、英大基金、安信基金和兴业基金6家“60后”基金公司总经理易主。业内俗称成立序列中第60家以后的基金公司为“60后”。据粗略统计,包括上述6家,3年多时间里,“60后”基金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总经理已经发生了变更。

  原因一:

  股东把经营目标定得较高

  “对于小公司总经理,百来万的年薪,相比其承受的压力,遭遇的‘夹板气’而言,显得得不偿失。”一位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副总坦言。相比生于或长于牛市的“前辈”基金公司,“60后”基金公司普遍一出生就面临着基金行业遭遇信任危机、市场竞争白热化等问题。“60后”基金公司生存状况堪忧并不乐观。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出现亏损的13家基金公司中,国金通用、富安达分别亏损了4575.13万和3878.03万。

  而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同时,基金公司股东对管理层的经营目标还有较高的要求。据业内人士透露,深圳一家中小基金公司董事会对其2013年的经营目标是收入增长30%,利润增长20%。

  原因二:

  资管业务挖走大批基金人才

  “我们常说大资管,听起来比较虚,但对基金业稀有人才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机会,可以从事资管业务的公司越来越多了,子公司的股权激励搞起来了,这些都是基金业人才流动的催化剂。”上述研究人士指出。

  “之所以会离职,是因为新的机会出现。”沪上一位离职不久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

  今年以来,管理层对新公司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有消息称,公募基金公司年内有望突破90家。“大量新基金公司入市,给基金行业带来人才流动的机会。行业中的老人本身有职位提升或薪酬提成的需求,这在老公司很难得到满足。”一位正在筹备的基金公司人士称。

  机制灵活的基金子公司成了基金公司高管离职的另一大热门去处。“有的子公司能够提供股权激励,对一些人还是很有吸引力。”有研究人士坦言。

  据沪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如果基金子公司每年的资管业务能达到100亿元,按1%的利润计提,子公司的利润就有1个亿,而1亿利润中,有10%用于股权激励,每个员工分到的奖励就要比在公募基金多。据了解,目前有易方达、广发、万家、华富等至少10家子基金实现了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

  提醒:

  高管变动要关注

  基金业绩稳定性

  “如果说基金经理的变动影响的是单只基金业绩,那么基金公司的核心高管变动就将对公司的管理、整体投研风格引起变动。”某基金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如是表示。

  不过,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是否一定会直接影响到旗下基金业绩,损害基民的利益,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认为,高层变动对基金业绩是否有影响难有定论。

  “这取决于基金整个投资决策体系乃至投研团队是否因此变化。比如一些高管是主管其他业务的,不负责投研团队,离职后不会对基金业绩有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讲,判断高管离职属于哪种变动实属困难,应更多关注所持基金业绩的稳定性。”江赛春表示。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