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出炉 王健林登顶

2013年10月19日 0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产收购助身价提高167亿元

  李彦宏成互联网最大赢家

  ■本报记者 张 敏

  福布斯于10月16日公布了2013年中国富豪榜,中国第一大网络搜索引擎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公司CEO李彦宏排名第三。

  对于李彦宏财富的升值,有人士认为,这和公司今年开展的多项并购有关。公司股价在几笔新的收购交易后节节攀升,使得李彦宏的财富猛增167亿元,个人净资产从上一年的510亿元增长到了今年的677亿元。

  实现中国梦

  在百度的年会上,李彦宏对公司的员工称,这是最年轻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岁。而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李彦宏,外界谈起对他的印象,似乎还是一个小伙子。

  而正是这种年轻人的激情和冲劲成为百度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

  1968年出生的李彦宏,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回国创业前,李彦宏已经名列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榜单中,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在美国所享受的荣耀和待遇本来可以使李彦宏过一个舒适的生活,但受到妻子马东敏的鼓励,李彦宏选择了回国创业,于是有了百度。“当时回国这个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决定,毕竟美国的生活比较舒适,那么为什么回来?在别人来看是困难,在我看来是机会,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去做,去抓住那个属于我的机会。”李彦宏近日在浙江大学演讲时回忆起自己回国创业时,这样陈述自己的创业梦。

  但创业并不简单。在百度的创始之初,外界一直将百度认为是Google的模仿者。但逐渐地,百度开始有自己的市场和地位。现在,它已经在中文搜索市场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此外,它向各个领域发展,不断完善产品。

  目前百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并购助升身价

  今年以来,百度股价从104美元/股上升至最高161美元/股,涨幅达54%。目前,百度的市值已经为537亿美元,与之同时,李彦宏的个人财富也不断升值。外界认为,李彦宏和百度财富的水涨船高与其今年采取的多项并购有关。

  今年1月,在百度的年会上,CEO李彦宏阐释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四大重点业务方向:传统搜索、移动云、LBS、国际化战略。他向外界表示:“百度必将迎来移动时代的二次腾飞!”

  5月7日,百度宣布3.7亿美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PPS将作为爱奇艺的子品牌继续保留。百度对外宣布称,双方业务合并后,全平台用户规模、时长均达到行业第一,爱奇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

  三个月之后,即8月14日,百度宣布以18.5亿美元完成收购91无线,后者将成为百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作为独立公司运营。这项交易涉及的金额将超过2005年雅虎对阿里的10亿美元投资,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

  而就在此项并购完成之后不久,百度又宣布将向人人公司旗下的糯米网战略投资1.6亿美元,获得糯米网约59%的股权。

  宣布上述几项并购后,百度今年的并购步伐并未停歇。近来外界传言,百度正与完美世界探讨收购后者旗下文学网站纵横中文网,目的是加强百度在前向业务领域的布局。

  此外,今年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概念和题材。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金融业务。作为互联网巨头之一,百度在互联网金融布局方面明显慢于阿里和腾讯。百度旗下的支付工具——百付宝,于今年7月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资质,自此迈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性步伐。

  “对于百度来说,我每天感觉是新的,不仅是因为互联网这个行业是新的,这个公司也在不断地有创新,不断地做新东西。我现在每天还很早就醒,然后非常高兴地去上班,因为我感觉在那儿可以接受很多新的东西,可以学很多东西。”近日,李彦宏在浙江大学演讲时表达了对百度的热爱之情。 (证券日报)


共(7)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