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本周将陆续公布,其中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两大指数今日发布: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1%,比8月份涨幅扩大了0.5个百分点;PPI同比下跌1.3%,跌幅较8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
9月份CPI涨幅创7个月新高,并自今年2月份以来首度突破3%。不少公众担忧,通胀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刚明就此释疑,“要看清9月份CPI明显回升的主要推手是食品价格,无关货币因素”,不属于冲击性的“动荡”,不必对数据过度紧张。数据显示,在构成CPI的八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9月食品价格涨幅最为突出,同比6.1%,影响CPI同比上涨约达1.98个百分点。袁刚明指出,双节、换季等热点因素致使农产品供不应求,商贩趁机抬价,确实对百姓生活带来了影响,但食品消费需求的提升终归是好现象,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刺激生产者积极扩大生产。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也乐观认为,CPI的明显回升与相关性不大,他从数据中看到的更多是市场信心增强、消费正显现出积极拉动作用。他预计,物价温和上涨的趋势或还将持续到明年年初。
不过,袁刚明谈到,CPI数据背后仍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此次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主要来自于牛羊肉价格高企,易陷入狂涨狂跌的猪肉涨势则较为平稳,但“猪周期”问题仍未改善,尚不可掉以轻心;二是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极易表现出结构性短缺,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流通等制度不甚稳固;三是居住类价格涨幅较为突出,9月份全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2.6%,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4%更是成为焦点。
“住房租金已成为通胀的最危险因素”,他说,“应将房地产调控目标摆在与控通胀目标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与经济走势关联更为密切的变化更显积极。9月份PPI同比下跌1.3%,尽管连续19个月维持同比负增长,但跌幅已连续四个月收窄,经济企稳成共识。崔新生表示,PPI数据降幅收窄,显示经济活跃度提升,内需回暖,企业信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家稳增长措施发挥出实效,但后续还需关注政策与市场的衔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