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自贸区 、土地流转……随便抓住一个就很抵啦!”购买了某RQFII-ETF的香港投资客阿明,一直看好内地的投资机会,然而看到今年以来A股目不暇接的概念股,他觉得自己抓错了牌,“A股ETF跟踪的都是大盘蓝筹股,要是能多一点选择就好了。”
截至10月12日,在港发行的首批四只RQFII-ETF上市已满一年,由发行时的人气爆棚和高溢价,如今却面临二级市场的集体折价和规模缩水等考验。香港基金业人士表示,外资对A股的兴趣不断增长,促使相关基金公司推出更多与A股挂钩的产品。相比成熟经济体,中国等新兴市场仍具吸引力,对于尚在发展初级阶段的中资基金公司,在政策的护航下,未来还需要不断推出丰富多样的基金产品来提振A股外需市场的人气。
赚钱效应不佳 A股“神器”降温
去年7月开闸,RQFII-ETF曾被视为港人分羹A股市场的“神器”,一度掀起投资A股ETF的热潮,首批产品推出后均获得爆棚的人气,额度不断吃紧。然而,上市运行一年来,RQFII-ETF的收益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海外投资者青睐的大盘蓝筹股赚钱效应并不明显,规模也严重缩水。
首批上市的RQFII-ETF分别是南方富时中国A5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100ETF和嘉实名晟A股ETF。据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首批RQFII-ETF自成立以来均实现净值增长,但涨幅均不足10%,表现最好的仅上涨9.57%,表现最差的涨幅仅为5.9%。阿明眼瞅着A股创业板近100%的增长,再看看自己那点可怜的收益率,顿时心凉了半截,“今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却被我就这样错过了!”阿明叹息。
在RQFII-ETF产品发行之初,投资者认购非常踊跃。易方达中证100A股指数ETF及南方东英推出的额度为100亿元人民币的南方富时A50ETF,均一日售罄,南方东英追加的50亿元额度也很快被用完。相比之下,一年之后的RQFII-ETF则冷淡了许多。截至10月11日,南方富时中国A5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100ETF和嘉实名晟A股ETF的资产净值分别为168.46亿元、100.35亿元、18.12亿元和16.15亿元,其中,南方A5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较成立时增加119.37亿元和62.5亿元,而其余两只ETF则出现些微幅下降。
从近期数据看,RQFII-ETF更是呈现净赎回的状态。据港交所公开数据统计,除8月份和9月份刚上市的华夏中华80ETF和南方中华 80ETF,其余6只RQFII-ETF三季度以来整体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规模减少近30亿元。具体来看,汇添富共享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100ETF缩水比例居前,分别达48.69%和38.25%,华夏沪深300ETF份额缩水比例也达15.51%。而按照流出资金规模看,RQFII-ETF中华夏沪深300ETF资金流出最多,三季度约有17亿元资金流出,易方达中证100ETF和汇添富共享沪深300ETF流出资金规模分别约为10亿元和5亿元,嘉实名晟50ETF约有1亿元资金流出。仅有南方A50ETF和嘉实名晟A股ETF分别获得2.3亿元和1.6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业内人士分析称,6月份A股市场调整使得RQFII-ETF出现相应的波动,投资者认为A股走势不明朗,而海外市场在复苏,因此投资者对RQFII-ETF热情已明显不如以往。不过,还是有些机构从工具设定角度参与其中。
“由于A股在今年第二季度震荡下跌,参与券商为回避风险赎回基金单位,导致额度过剩,不过随着A股企稳回升,参与券商给予较高的风险溢价,就会重新申购基金单位。”易方达基金香港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欧洲忙路演又逢债市冷水
在香港的RQFII江湖,外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中资券商是中资基金公司的强劲对手,相比之下,中资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品牌、渠道、市场和资金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中资基金公司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亚太市场销售难度增加,中资基金公司打起了欧洲市场的算盘。
某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的刘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RQFII产品主要参与者是亚太地区中资机构,来自欧洲的资金非常少,RQFII产品在亚太市场的销售难度增加了不少,所以近期基金公司频频到欧洲路演。欧洲路演的产品集中于固定收益类的RQFII,因为相比欧洲资本市场较低的利率水平,中国内地债券7%-8%的利率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且风险也不大。
基金公司原本算盘打得很好,不料却遭遇国内债券市场持续调整,RQFII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也不尽如人意。据晨星资讯统计显示,截至6月27日,纳入统计的30只RQFII债券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1.11%,低于内地债券基金上半年平均3%的收益水平。一位任职于中资机构的人士表示,经过今年内地的债市风波,丙类账户不能开了,没有办法做银行间交易,只能玩交易所债券,回报率低,致使这部分需求也降低了。
不过,短期的销售压力并没有打消基金公司对RQFII的信心。“最近在路演中的最大感触就是,海外客户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关注度在提升,而在投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有中资背景的资产管理机构,因为本土投资者对内地市场更熟悉。”一位基金香港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基金在港子公司所开展的业务,有相当一部分是借助对中国内地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在港上市的相关企业或者离岸人民币债券,比如在港发行的点心债等。
RQFII需求降温,一定程度与产品类型有限相关。在今年A股结构性行情下,像阿明一样持有人民币的香港投资者更希望投资于一些投资A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阿明说,“内地有亲戚买了一只成长风格的基金,今年赚了80%,太抵了。”
据了解,确实有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将于下月推出一只主动管理型的RQFII股票型基金。不过,在另一些基金公司看来,主动管理型的产品要通过银行渠道销售基金,而对于资历尚浅的中资基金公司来说,打通香港的银行渠道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培育。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基金公司推出的股票型产品将仍然是以走券商渠道的被动型产品为主。此外,A股ETF窝轮的推出会令RQFII-ETF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由于交易活跃,交易量足够大,华夏沪深300ETF和南方富时A50先后被港交所获准发行衍生权证和牛熊证。
人民币产品依然热门基金信心不减
中资基金公司仍对RQFII业务寄予了厚望,今年以来已有四只RQFII-ETF产品在港发行,分别是嘉实基金香港子公司推出的嘉实名晟A50ETF、汇添富香港子公司的添富共享沪深300ETF以及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别推出的中华80ETF,下个月,易方达也将开始发行跟踪中华120指数的ETF产品。此外,一些公司正在就RQFII业务进行研究并设计不同的产品。基金香港子公司相关人士还表示,现在可谓RQFII发展的黄金期,政策逐渐明朗,额度审批连续性及透明度逐步增加,中资基金公司在人民币资产管理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背景,更多的人民币产品有望诞生。
今年以来,RQFII试点步伐明显加快。3月份试点范围从在港中资机构扩大到香港地区所有金融机构,并取消了投资比例限制,近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宣布,近期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已经允许台资金融机构以RQFII方式投资大陆资本市场,RQFII试点还将在新加坡、伦敦等地进一步拓展。
在RQFII扩容的趋势下,基金公司仍然看好人民币产品(以人民币计价)的发展空间。香港机构人士称,短期来看,扩容会导致中资金融机构的RQFII业务受到冲击,如果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伦敦的金融机构可以直接申请RQFII额度,在这些地区的客户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但是长远来看,RQFII蛋糕做大了,有先发优势且熟悉内地资本市场的中资机构仍会是主要的受益者。
香港中资基金业正在谋求更大的发展,中资基金业协会9月初已成立,成立协会不仅可以增强在港中资资产管理机构的团结协作和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向争取政策支持。易方达基金香港自公司相关人士认为,一旦中港基金互认程序得到简化,将给予海外投资者更多的人民币投资选择,足以影响香港资产管理行业未来5至10年的发展,亦为香港能否成为世界级资产管理中心的重要因素。而这对香港中资基金公司来说是又一次飞跃的契机。
汇丰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香港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主管黎美仪日前表示,有别于以往外汇多只用作炒短线,香港投资者视外币为市场波动下追求稳定回报的选择,人民币已成为投资外币的热门。在汇丰一个调查中,有45%的受访者表示有人民币存款,有关比例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黎美仪指,客户增持人民币除看好其升值潜力及高息回报外。她指出,目前客户人民币资产,逾半投放于定期存款中,但他们对人民币计价产品有相当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