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只生不死 基民基金公司双输

2013年10月11日 08:49    来源: 广州日报    

  

  基金公司亏本经营 基民利益难有保障

  基金规模“迷你”却僵而不死,对基金公司而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运营,很可能入不敷出,对基民而言,持基的风险加大,基民的利益也难有保障。基金公司、基民双输,业内迫切地为“迷你基金”寻求出路。据一基金公司高层透露,公司正在酝酿将旗下处于清盘“生死线”附近的两只QDII基金进行合并。 (记者吴倩)

  方正富邦红利的持有人诧异的发现,去年11月成立时规模还有2.31亿份的这只基金,在成立仅短短4个月后,今年一季度末时,规模已经跌破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规定的5000万元清盘“生死线”,只有3613.7万元,二季度末规模更是只剩491.7万元,还不足千万元。

  迷你基金批量诞生

  方正富邦红利的尴尬只是基金市场上大批量“迷你基金”的缩影。据WIND资讯数据,在可比的1297只开放式基金中,共有74只基金(分级基金合并计算)资产净值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全部可比开放式基金的5.71%。

  缺乏赚钱效应被认为是“迷你基金”批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迷你基金”的日益增多与新基金审批制度改革与发行加速也有一定关系。“新发基金大幅增加,募集的一部分钱实际上是基金的存量资金在倒来倒去、拆东墙补西墙,小规模基金自然越来越多。”一位研究人士表示。

  事实上,基金一、二级市场间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生态圈。一方面,新基金加速发行,基民赎旧买新,导致部分老基金规模急剧缩水,造就一批迷你基金,另一方面,抢市场的新产品太多,新基金往往生来羸弱,本就圈不到多少钱,成立后又被赎旧买新,沦为“迷你基金”。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新成立基金271只,已超越去年260只的新基金数量,共募集了4379.36亿份,但单只新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仅为16.16亿份,同比下滑达三成。

  5%的基金在“清盘线”附近挣扎,并非是因为没有退出机制。据相关规定,当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时,基金公司应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是否继续存续。

  管理千万收入十万

  然而,目前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尚无基金清盘。“清盘对基金公司影响很大,会导致大量基民赎回该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一广东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在基金公司看来,谁家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者。

  业内人士也无法漠视“迷你基金”僵而不死对基金公司还是基民或是一个“双输”的格局,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基金公司也要耗费财力人力去运营很可能“亏本”的产品。

  “一只5000万元以下的偏股基金,从管理费中扣掉尾随佣金后,连发一个基金经理的工资都不够。”某基金人士抱怨说。

  专家建议

  希望渺茫不如转投绩优基金

  “会不会基金规模缩水了,给基金公司赚的钱少了,基金公司的服务也跟着缩水啊?”有基民忧心道。

  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对“迷你基金”,基金公司的投研支持力度不会很大,不过,服务也不至于大缩水。

  不过,基民也或有一些潜在的利益损失和机会成本。“这些逼近清盘线的基金,可能是业绩长期不振,也可能是成本比一般基金高,或者是投资风格已不再适合投资者的需求,其存在价值不高,却还向投资者不停地收取管理费。”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代宏坤表示。

  代宏坤指出,投资者与其向那些垂死挣扎、业绩转变希望渺茫的基金贡献管理费,还不如重新选择其他的绩优基金。

  前景预测

  QDII获率先合并 突破只生不死

  事实上,在国外成熟市场,“清盘”已经成为基金的一种常规“退市”方式。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代宏坤介绍,以美国为例,每年合并或者清盘的开放式基金占比约为5%。今年8月初,融通基金在国内首只引入触发式自动清盘机制的基金,突破了过去公募基金“长期存续、旱涝保收”的生存模式,也为公募产品主动清盘突破了清算上的障碍。

  而新《基金法》中首次提出,处于清盘线的基金可以转换基金运作方式或与其他基金合并,或为“迷你基金”提供出路。“清盘意味着归零。而将‘迷你基金’合并,留住部分持有人,可以减少对公司的冲击。”业内人士称,“合并”将是一种更为温和的解决方式。

  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透露,公司正在酝酿将旗下处于清盘“生死线”附近的两只QDII基金进行合并,以减轻公司在维持“迷你基金”生存方面的负担。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