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日韩“抢滩”东盟新十年 超高频次互访以示重视

2013年10月11日 07:38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袁源 顾美娜 

  从10月9日到15日,恰逢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访问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回国后,中国国家领导人连续造访东盟地区。

  统计显示,自习、李主政以来,中国已经与东盟十国中除菲律宾以外的9个国家实现了一方领导人对于另一方的访问。仅半年以来,习近平、李克强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的直接会面或互动已达到20次,中国与全球任何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互动次数都无法与之相比。

  东盟为何愈发受到重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黄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需要对一些产业进行重新布局。东盟拥有地域上的临近优势,文化历史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和整个东南亚的经济是紧密联系的,并不是割裂发展的状态。此外,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并且在经济体之中存在着高级别与低级别的天然合作优势。

  对中国而言,加强同东盟的合作亦是扩大中国同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亚区域合作分南北两翼,北翼为中日韩经济合作,南翼是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由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角逐,也由于现实的力量对比和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必须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

  问题是,谁将是对东盟合作的主导者?这也是中国采取“先南后北”战略的原因。梅新育表示,“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北翼的中日韩显然超过南翼的东盟,正因为如此,不仅中日两个亚洲大国,韩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抱有成为东亚区域合作核心的雄心。”

  梅新育解释说,“在这种局面下,目前与中日韩之间均不存在非常明显的矛盾冲突、且不是任何大国潜在竞争对手的东盟成为各大国共同接受的东亚区域合作主导者。中日韩三国哪一方能够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一方能否率先与东盟实现较高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先南后北战略的必要性也就在于此。”

  在对于东盟地区的“抢滩战”中,日本也已表示重视东盟,提出深化合作的方针。不过,梅新育表示,相信中国的决策和行动效率,当初中国讨论与东盟建立自贸区比日本晚了十年多,但一旦决策就雷厉风行,结果比日本还早与东盟签约。另外,中国有地缘优势、华人人缘优势,还有经济增长更快、前景更好的优势。

  未来合作如何升级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东盟地区的出访被赋予更多期望。中国驻越南前大使齐建国表示,李克强此访是中国今年的重大外交活动之一,必将进一步深化中国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国与出访国的务实合作,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周边环境。

  李克强10月9日在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时提出“2+7合作框架”设想(即二点共识及七点合作领域),对中国、东盟未来启动“钻石十年”提出具体化建议,其中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等成为框架焦点。

  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中国与东盟建成了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2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000多亿美元,为10年前的5倍;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为10年前的3倍。

  “升级版”谈判将使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梅新育认为,历史和地缘天然决定了东盟是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首选合作伙伴,是中国多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除港澳台之外最紧密的核心层。“升级版是落实已有的承诺之外,开辟新的经贸一体化,预计在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投资保护、人员流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共同金融市场方面会有新的突破。鉴于当前新兴市场经济动荡,也有可能把区域金融合作构建区域金融安全网。此外,很可能还会有安全合作领域的内容。事实上,湄公河水域联合武装巡逻已经实现合作。”

  黄薇也认为,中国可能会考虑将目光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含公路、铁路、航运、油气管道等方面,还包括在金融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之前已经建设了亚洲开发银行,但其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日讲话中,李克强特别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东盟及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融资平台。这将有利于东盟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大量过剩储蓄和外汇储备转化为有效投资。此外,李克强还建议,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扩大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发挥好中国-东盟银联体作用,降低区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