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艺术品秋拍连创天价 炒作风险犹存

2013年10月09日 16:49    来源: 新华网     徐畅

  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揭开中国艺术品秋拍序幕,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创1.8亿港币“亚洲记录”,保利香港2013秋拍成交近10亿港元……全球股市震荡,黄金等投资品低迷的背景下,中国艺术品近日频创天价。

  专家认为,中国市场“复苏”,有望再度带动全球艺术品市场升温,中国传统及现代艺术品正受到国际买家青睐。然而,天价背后不乏隐忧,炒作风险犹存。

  中国文化部市场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1784亿元,同比下降15%。然而10月伊始,秋拍季临近,投资客蜂拥,正使艺术品行情“复苏”。

  10月7日,香港苏富比举行历年最大的中国书画秋季拍卖会。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齐白石、徐悲鸿等作品达359件,总估价逾2亿港元。其中,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成交。

  而中国当代画作《最后的晚餐》在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8亿港币天价售出。其作者曾梵志出生于1964年,更刷新了全亚洲当代艺术品新高。

  此外,近日闭幕的保利香港2013秋拍总成交9.89亿港元,较春拍也显著上涨。其中,中国艺术专场是本季拍卖会的亮点,总成交2.34亿港元。吴冠中、张大千多幅作品均以过千万港币报价成交。

  “秋拍总成交较上一季整体提高,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收藏家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利拍卖执行董事张益修说,中国艺术专场的好成绩对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高价背后的“水分”依然存疑。据介绍,多个秋拍现场举牌及电话委托竞争激烈,进入千万元后仍频频展开拉锯战。“上一轮艺术投资泡沫破灭前,炒作几乎也是热度不减。”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升温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西沐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艺术品份额化”网上交易火爆,正引爆中国艺术品金融投资热潮。

  与重个人爱好、传袭的中国传统收藏市场不同,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已成为市场升温的一大推手。在中国首家“文交所”天津文交所,美术品证券化产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曾一度上探至18.7元/份和18.5元/份。

  然而交易数据显示,“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中国国庆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于2.24元/份和1.53元/份,市值蒸发最多超九成。

  市场人士提示,尽管本季中国艺术品行情升温,有望对国际市场注入新活力。但艺术品“金融化”也可能放大风险,入市仍需谨慎。根据中国文化部市场司数据,2012年中国艺术授权品、复制品、衍生品交易额已达180亿元。

  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认为,引入金融资本正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变化,艺术品基金、信托、评估、鉴定、咨询均较快发展,但市场创新仍需政策引导。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