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如何为资产评估立好法律准绳?

聚焦资产评估法草案二审稿
2013年10月05日 15:01    来源: 新华网     韩洁 张晓博 高立

  备受关注的资产评估法草案二审稿于9月6日至10月5日在全国人大网站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观察到,截至10月5日上午,该草案共收到32412条意见,社会各界提交的意见数量大大超过今年同样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等法案。

  一部专业性很强的法案缘何备受关注?草案二审稿有何进步之处?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完善草案,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瓶颈?我国资产评估业离“成熟”还差多远?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业内权威人士。

  资产评估行业20多年无“根本大法”

  “一直以来,资产评估行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大法,资产评估法一旦通过,将结束行业20多年没有一部统一法律的历史,因此该法律的出台对整个行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公勤对记者说。

  而在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月焕看来,资产评估法之所以受关注,在于这一行业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大的如国企改制、证券上市、跨国兼并、企业品牌评估、知识产权贸易中无形资产定价等,小的如个人融资贷款资产抵押、房屋拆迁补偿、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果园苗圃种植物作价等,都离不开资产评估服务。

  虽然尚不能看到3万多条意见的具体内容,但多位从业者告诉记者,资产评估法从2006年成立草案起草组至今,之所以迟迟难以出台,在于其多头管理局面难以打破,也是各方意见集中的焦点。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业务涉及综合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估价、矿业权评估、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和保险公估等类别,但分别由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和保监会等部门管理,俗称“五龙治水”。

  “政出多门,造成行业分割现象,不大的市场被分得七零八落,每个行业协会都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催生诸多行业壁垒,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明说。

  草案二审稿释放行业整合、简政放权信号

  今年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修改后的资产评估法草案,这是继去年2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后,进行的第二次审议。在业内人士看来,草案二审稿释放出行业整合、简政放权等信号。

    孙月焕认为,草案二审稿一大亮点明确了资产评估行业是“一业多会”,确定了矿产、房产、保险等不同类别的评估都属一个统一的行业。

  “二审稿强调,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注册评估师职业道德准则、注册评估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和执业管理办法、评估机构管理办法,表明整个行业未来将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孙月焕说。

  在刘公勤看来,草案对政府管理与行业协会自律关系的调整,凸显中央简政放权、政社分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思路。“二审稿进一步向行业协会放权,如授权评估协会组织评估师考试注册等规定,有利于引导评估机构合法合规发展,对理顺行业体制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从业人员准入上,草案二审稿更加严格,砍掉了原规定中的“免试通道。”

  孙月焕说,草案二审稿删去了“完成经国务院资产评估行业管理部门认可的高等院校资产评估专业课程,取得学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可以免试相关科目”的条款,从严掌握了注册评估师准入,这将有助于行业队伍净化和长期健康发展。

  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不能仅靠一部法律

  相对于国外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资产评估行业进入我国只有20多年的时间,在行业监管、服务、人才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破解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难题,除了靠完善法规,还应加强行业监管。

  “资产评估乱象丛生,主要由多头管理造成。要理顺这个行业,在立法时就要搞好顶层设计,不能延续五龙治水的老路。”吉林省资产评估协会秘书长张立山说。

  杨志明指出,草案二审稿取消了评估机构设立的前置审批,体现了中央改革意图。但一直以来,我们重准入轻监管,取消前置审批,等于放宽了准入,如何强化后续行业监管至关重要。

  孙月焕认为,下一步修改草案,应更突出对资产评估人才的培养。“现有草案规定注册评估师只能在一个评估机构执业,但有些评估师有多个执照,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针对行业现状,业内专家还提出设立统一监管机构、由行业协会负责评估机构的准入、就评估基础知识组织全国统一考试、一个机构可有多种类评估资格等建议。

  刘公勤表示,今年不仅是资产评估法立法大踏步推进的一年,也是《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未来能更好地扮演市场经济润滑剂和社会管理助推器的角色。”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