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防骗手册2.0版 揭露骗子们惯用的伎俩

2013年10月05日 08:06    来源: 金陵晚报    

  2012年11月27日,金陵晚报在A6、A7两个版推出了《防骗手册》1.0版,揭露了年底常见的多种新型诈骗手法,以及一些老的骗局。这让很多市民获益匪浅,认清了骗局的真面目,避免自己上当受骗。

  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仅仅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骗子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技巧也越来越纯熟,让很多市民防不胜防,屡屡会有人被骗走钱财。为此,金陵晚报今天再次推出最新版的《防骗手册》,揭露这段时间骗子们惯用的伎俩,给广大市民敲响警钟。

  1、以假苹果5S、5C手机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9月10日上午11时许,外地来宁旅游的葛先生刚出南京火车站,就在广场上被一名男子盯上。该男子凑上前来,小心翼翼地展示了一下手中的一部手机,“最新的苹果5S、5C手机,要不要?很便宜的。”

  经过讨价还价,双方以1000元的价格成交。随后,葛先生将1000元钱给了对方,对方当场将一部苹果5S手机交到了葛先生的手上。

  随后,该男子消失无踪,而此时葛先生准备摆弄新买的手机时,却发现是假的。

  【案件分析】 近日,南京市连续发生多起出售假手机实施诈骗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南京玄武区、秦淮区等地方。犯罪嫌疑人使用假苹果手机作为道具,打着苹果公司推出的新型号5S、5C手机,以旧款手机降价为由进行诈骗,对受害人吸引力较大。

  嫌疑人多为一人,一般作案时间以白天为主,在广场街道、车站、公交站台等人员密集、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兜售给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嫌疑人以低价出售苹果5S、5C真机为诱饵,在交易时以模型机代替真机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 广大市民要有防范意识,苹果5S、5C手机就卖1000元?这样的伎俩其实很易识别,只要广大市民不贪图便宜,不要轻信陌生人,很容易就能杜绝这类骗局。

  2、冒充“外甥”“侄子”来电骗钱

  【典型案例】 今年刚过完中秋节,家住南京锁金村的周芳便接到了一个电话,“舅妈,中秋快乐,我是小刚啊。”她愣了一下神,想起来自己确实有个外甥小名叫小刚。

  “我们好长时间没见了,这次国庆节我到南京来看你。”“小刚”的话顿时让周芳心中一热。两人聊了半天,小刚很快就转换了话题,“舅妈,你得救我,我回国没几天,和朋友聚会时被他们骗去吸了毒,现在被警察抓了,要交钱才能出去,舅妈你一定要救我。”周芳没有怀疑,赶紧按照小刚的要求汇出了5.6万元。而此后,“外甥”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

  【案件分析】 近期,南京不少市民接到了“外甥”、“侄子”的来电,称要到南京来看望。骗子先花言巧语骗取受害人的好感,随后再转移话题称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钱救命、救急。而这时,受害人往往会被“亲情”所蒙骗,急匆匆地汇了钱。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市民,接到长期不联系的亲戚电话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对方的身份。其次,如果对方提出要汇钱,一定不要贸然汇款。民警表示,一般提到汇钱的电话,大多都是电信诈骗。接到此类电话,市民应及时挂断电话,核实对方身份后,再与对方联系,也可报警求助

  3、针对网购买家的短信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15日23时许,市民胡某在淘宝网买了个手机壳。

  次日下午13时,胡某的手机上收到一个陌生手机发来的短信,称胡某在淘宝网上一个订单卡单了,然后给了一个淘宝客服电话4008600509,让其与客服联系。

  随后,胡某便与该客服号码联系。对方询问了胡某的身份证号码,建行信用卡号及信用卡背面7位数的支付密码,胡某没有怀疑,全部告诉了对方。

  不一会,胡某的手机上便收到两条消息,称其信用卡预付了二笔钱,分别是2762元、3020元。

  【案件分析】 嫌疑人熟悉网络购物流程,拥有一定的网络黑客操作技能,而下手的目标多以网购新手买家为主要侵害对象,冒充淘宝等网购网站卖家客服发短信、打电话给买家,以拍下的物品在派送过程中遇到问题为由或系统升级等骗取事主登录钓鱼网站,远程获取事主网银卡号、密码或让受害人直接转账趁机诈骗。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市民,在网上购物时,最好能在电脑上安装“网盾”,以便识别“钓鱼网站”。如果在收到类似短信或电话时,切记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以及信用卡信息告诉对方,更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所谓“客服电话”。

  4、冒充“香港赛马会高管”实施网络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1日9时,南京市民刘某通过QQ认识了一个自称是香港赛马公司员工的人。两人在网上聊得十分投缘,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

  8月17日下午13时许,对方称近期在中国内地有个赛马活动,中奖额度是1:40。对方称只要刘某购买20000元,就能中80万元。

  随后,刘某向对方提供的账号内汇款20000元现金。可没想到,此后再也无法联系对方。

  【案件分析】 嫌疑人一般都是表面看起来像是高富帅,能说会道,善于抓住女性心理弱点,提前设计圈套,让受害人觉得自己“无意之中”认识到团伙中其他成员,通过其他成员了解、信任自己赛马公司真实存在并有利可图。

  嫌疑人通过社交网站,在聊天中抓住单身女人性的弱点,发给受害人自己的身份证、名片及汽车照片等,冒充“香港赛马会高管”俘获剩女芳心,以受害人渴望真实的爱情为抓手,骗取受害人好感后,在电话、网络聊天中,透露自己赛马公司投注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以公司内部员工投注有高回报为诱饵,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单身女性,要提高防范意识,切莫因急于寻求幸福生活而被所谓的利益蒙住双眼,避免财产损失。

  5、银行卡电子密码失效短信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23日15时许,市民刘某在鼓楼区某大厦办公室内,收到了“106095588”发来的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尊敬的工行用户:您申请的工行电子密码器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www.icbexe.com升级,给您带来的不方便敬请谅解!”

  然后,刘某就按照输入的网址进入之后升级。里面有一个个人密码器升级,在刘某输入密码后,手机就收到短信,银行卡里面支出了43376元,这才发现被骗。

  【案件分析】 嫌疑人通过短信发送银行卡电子密码失效信息,并留下网站让受害人登录进行升级更新,让受害人按照提示要求操作,直到受害人发现为止。由于短信是群发过来的,收到短信的人很多,普遍撒网下去后,如果有人正好有这张银行卡的电子密码器,很信任地就登录了骗子提供的“钓鱼网站”,那么其银行卡里的钱就被骗子取走了。

  【警方提醒】 广大市民要有防范意识,在接到类似短信后,要辨明真假,减少案件的发生。可以自己打电话给某银行,询问有无这项业务情况,切忌按照对方提供的网站登录,或者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求助。

  6、驾驶高档轿车借打手机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21日上午11时许,市民姜某正在建邺区泰山路的路边行走,这时一辆奥迪车停在了他的旁边。驾驶奥迪车的是一名男青年,“朋友,我的手机没电了。但我现在有一个重要的电话要打,能不能把你的手机借我打一下?”

  姜某见对方驾驶的是一辆奥迪车,而且借手机给对方打一下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于是就将自己的一部苹果4S手机借给了对方。

  但让姜某没想到的是,驾驶奥迪车的青年借打手机的时候,趁着他不备竟然驾车迅速逃离了现场。姜某损失了价值3000元钱的手机。

  【案件分析】 案件一般发生在上午9时至11时,嫌疑人选择人员较少、路面比较空旷的地区,特别是公交站台、马路交叉口、拐弯处为此类案件的相对高发地。嫌疑人驾驶高档轿车,以借手机联系他人为由,主要向一些20岁至25岁左右的年轻人下手,实施诈骗。

  这类嫌疑人利用高档轿车为掩护,有较强的迷惑性,得手后驾车逃窜。

  【警方提醒】 提醒广大市民,开高档轿车的不一定是好人,很有可能是嫌疑人。他们利用的正是很多人的这种心理,频频得手。因此,市民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警觉,一旦遇到类似有人借打手机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仔细询问清楚,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7、街面彩票刮刮卡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16日11时,市民陈某的丈夫拾到四张兑奖券及一张出库单,金额为21万余元,说明5万元可参加抽奖。

  按照兑奖券中的电话,陈某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一名女子接的电话,称让陈某将身份证等相关资料传真过去办公证。

  当天下午17时30分,一男子打电话称其已办过公证,让其付公证费后方可领取奖金。

  于是,陈某让其朋友在鼓楼区中央门邮政局向对方提供的账号汇款3900元。

  汇完后,一位姓马的行长打电话称资金已汇出,但被江苏银监局冻结,需交税金10500元,让其汇款。此时,陈某陈发觉不对劲后报警。

  【案件分析】 今年8月以来,以彩票刮刮卡为手段的诈骗案件在南京连续发生,此类案件都是白天在街面作案,往往选定为涉世未深的女青年为主要目标。

  嫌疑人利用受害人贪图获得“奖品”的心理,以缴纳手续费、公证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由少及多地让受害人多次向指定账户汇款,直到受害人发现,即关闭通讯网络。

  【警方提醒】 其实这样的骗局手法比较老套,但却不断翻新,改头换面地重新出来骗人。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管这类中奖诈骗如何“变种”,都会被一一识破的。

  8、电信诈骗变身“交通违章催缴罚款”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13日上午8时许,市民白某接到一个陌生手机来电,称白某在上海有一辆车牌号为沪A12366的丰田轿车在京珠高速三次超速,涉嫌犯罪,要求查询上海市徐汇区公安分局核实处理。

  过了一分钟,又接到徐汇区公安分局来电,称白某涉嫌参与刘香特大金融诈骗案。后又一个自称徐汇区法院陈红主任的人打来电话,称如果白某要洗脱嫌疑就要为自己家的财产作公证,并且要求白某将所有资产打到王皓的工商银行卡上。中午12时许,白某将钱汇去后,回家后觉得被骗,损失31000元人民币。

  【案件分析】 近期,南京市民陆续接获电信诈骗电话,犯罪嫌疑人冒充交管局以催缴交通违章罚款为名,拟造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等虚假事实,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这是电信诈骗的“变种”,换了一个交通违章催缴罚款的由头而已。而在诈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直使用手机号码,并要求受害人的固定电话不要挂,外出汇款时固话也不挂机放置一旁,让受害人用手机通话,致使受害人家属、警方无法联系到受害人,及时提醒。

  因此,市民在接到类似电话的时候,不要轻信,可以向家人、警方询问、核实。否则一旦被对方牵着走,很容易上当受骗。不过最重要的是,涉及到自己的银行卡重要信息时,一定要谨慎对待,更不要相信所谓的“安全账户”。

  9、以推荐涨停股票为名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5月5日11时许,市民徐某收到了一条QQ消息,是关于在股票群中如何赚钱的。

  徐某正好热衷于炒股,于是就加入该股票群。该群群主 “飞升”,称只要加入群就可以告诉何时买入何种股票,何时卖出赚钱,也就是可以推荐涨停股票,保证能赚大钱。不过,加入QQ群需要交服务费36000元钱。

  于是,徐某于5月11日与“飞升”联系,并将36000元汇到对方账号。但之后,徐某与对方失去联系,这才发现被骗。

  【案件分析】 嫌疑人通过发短信、打电话、发QQ消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联系受害人,自称是股票分析师,有内幕消息,每天推荐几只涨停股票,保准赚钱,需加入会员,缴纳一定的会员费。通常会先推荐一只股票让受害人看看“实力”,然后实施诈骗。

  主要针对炒股人员,以中老年、女性居多。此类群体多炒股亏损、急于解套,防范意识相对薄弱。

  【警方提醒】 嫌疑人自称股票分析师,并提供网址展现他们之前的“业绩”,并声称不赚钱退会费,具有较强迷惑性。

  不过,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这又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故事,如果对方能这么容易就能投资股票赚钱,会这么容易就掉在你的头上吗?因此在收到类似短信、电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

  10、虚构“老神医”迷信诈骗

  【典型案例】 2013年1月22日9时许,市民张某步行至江宁区府后村附近时,嫌疑人甲问张某认不认识一位老中医,且称自己儿子从楼上摔下大脑不好。张某称不知道老中医,此时嫌疑人乙走过,乙说认识,并声称老中医很厉害,自己的老公车祸就是老中医看好的。

  在路上,甲一直和张某说话,步行到戴家塘一幢楼房。刚走到楼房的一个单元楼道口,嫌疑人丙声称自己爷爷已经算出来她们会来,并说出了甲的情况,后又说出张某的情况,说她儿子有大难。丙说自己爷爷要些袁大头和古钱来铺路,说去阴曹地府查情况后就把钱给张,于是张就回家拿了现金6000元、黄金手链一根、黄金项链一根、黄金戒指一枚、黄金耳环一副。丙让张下午三点过来取钱和黄金,张回家后发现被骗报警,损失价值28800元。

  【案件分析】 嫌疑人结伙作案,由3人以上组成,经过精心策划,伺机选择特定目标作案。取得受害的充分信任后,称受害人家中有灾,需拿出家中现金、贵重首饰等财物找“老中医”消灾,得手后借机逃离。

  【警方提醒】 此类案件的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多为妇女,文化水平较低,防范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容易被犯罪嫌疑人利用他们崇尚封建迷信、相信破财免灾的迷信思想来实施诈骗。因此警方提醒市民,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增强警惕性,避免财产损失。

  不要忽略这些老骗局①

  1.盗窃留学生QQ号诈骗

  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盗取留学生的QQ等虚拟账户,后利用改虚拟身份与其父母、亲朋联系,以出事急需用钱为名向受害人借款,或向指定账户汇款,或直接进行网络支付等手段诈骗受害人财物。

  2、以钱包被偷为由借钱诈骗

  专门选择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女子为作案对象,以钱包被偷为由向受害人借钱实施诈骗,得手后迅速驾车离开。

  3、以转让摩托车为名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58同城、赶集网等网站上面发布转让摩托车信息,在受害人与之联系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先付款,付款之后立即与之切断联系。

  4、以实施暴力威胁为由诈骗

  犯罪嫌疑人向不特定人拨打电话,一旦电话接通,嫌疑人便编造各种理由,以威胁受害人或者受害人近亲属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手段,受害人在慌乱之中,按照犯罪嫌疑人的要求,向其提供的银行卡账号内汇入现金,后发现上当受骗。

  5、以中奖为名实施诈骗

  嫌疑人主要利用被害人贪图获奖的心理,等受害人上钩以后,作案人员再以需要交纳保证金、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各种费用作为理由,让事主不断汇钱过去。

  6、以团购退订网络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络上利用一些钓鱼网站发布所谓“团购退订”的联系电话,待受害人中招和其联系时,即冒充网络客服人员让受害人按照其指示在ATM机操作,实际是将受害人银行账户的钱打入嫌疑人账户。

  7、以有线电视欠费为名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群呼受害人固定电话,在语音中谎称有线电视、宽带欠费等,回拨等待,冒充警察、检察官等司法人员虚构事主身份被冒用,涉嫌犯罪等事实,实施言语威胁,再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犯罪分子指定账户。

  8、以社保、医保卡被冒用为名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受害人医保卡、社保卡被冒用,之后冒充警察、检察官等司法人员虚构事主医保卡、社保卡被人用来贩毒或洗钱,恐吓事主涉嫌犯罪,资金将被冻结,之后再以核查资金是否合法为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犯罪分子指定账户。

  9、以社保补贴退款为名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社保、医保补贴退款、购车(房)退税、教育基金退费等事实,诱骗受害人与其联系,之后再以要进行退款操作为由让受害人到自助取款机上操作,利用大多数群众不懂英文的条件,操控受害人将资金转入骗子的账户。

  10、以信用卡透支为名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随机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的方式,捏造身份证被盗用办理银行卡,并被透支使用的虚假事实,利用受害人因卡透支的焦急心理,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并一步步引导受害人按其要求的步骤将现金汇至指定银行账户。

    11、用银行ATM机贴虚假告示

  犯罪嫌疑人利用透明胶带事先在ATM的出钞口封堵设置障碍,同时在ATM机出钞口附近张贴虚假告示,提供出故障时的虚假求助电话。如遇当事人拨打求助电话,嫌疑人会冒称银行工作人员让取款人重新将银行卡插入取款机,再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转账操作,骗取受害人汇款。

  12、以发大会纪念品为由诈骗

  诈骗人员以大会纪念币为噱头,多打着收藏协会或者老干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旗帜,以低价出售或者发放大会纪念品为由,使得那些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中老年收藏爱好者屡屡中招。

  13、以发表论文为名的网络诈骗

  嫌疑人一般通过在网络发布广告或设置钓鱼网站声称与正规论文发表机构有联系,可通过收费的方式代理发表论文,在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即让受害人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支付。一旦受害人汇款,即关闭通讯工具消失。

  14、冒充社区干部骗开老人门

  犯罪嫌疑人冒充社区干部,在骗取老年人信任开门后,以给老年人办理补助或者查验补贴钱的真伪为由,查看老年人的藏钱地点,然后以取身份证、户口簿、借笔等名义支开老年人,趁机盗窃财物。

  15、冒充红十字会上门治病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区、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假借上门免费治病,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偏方药物,但需要现金、金银器作药引为由,骗受害人拿出财物。

  16、以买、赠宠物为名实施诈骗

  利用网上一些平台发布宠物买卖或者赠送的信息,当事人关注后以运输或者其他名目骗取当事人钱财。

  17、在游戏室偷装加分仪器

  犯罪分子一边玩游戏一边选择适宜作案的机器,趁无人之际拆开游戏机,并安装上“加分仪器”,后通过前台将游戏积分兑换为现金。

  18、“包裹涉毒”诈骗案件

  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的形式或是打电话的形式,告知当事人其有“包裹投递不成功”。当事主跟案犯取得联系后,案犯就冒充警察以包裹内有毒品等违禁物品为由,要冻结受害人的账户,后让受害人将自己银行卡中的钱转入一个所谓的监控账户或安全账户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19、冒充国家电网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显号设备冒用国家电网公司电话,以国家电网公司工作人员的名义,拟造欠费电卡被盗刷等虚假事实,骗取钱财。

  20、入侵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

  利用“微信”手段进行有组织卖淫的团伙也正在逐渐形成。因为“微信”等新型社交软件的特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通过“一夜情”、“征婚”、“交友”等诱惑市民,进而以缴纳费用为由继续骗取钱财,或与对方见面后趁人不备实施盗窃,更有甚者演变成抢劫等恶性案件。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