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337调查"大棒频挥 中国民企耗资千万元美金应诉

2013年09月28日 07: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现今,中国企业“被337调查”早已不是新鲜事。据统计,2007年-2012年,中国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占其全球调查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针对一般不正当贸易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进行调查和裁决。

  2013年7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对三一重工(600031.SH)启动了“337调查”,从而引起广泛热议。虽然遭遇调查,三一重工对未来在美国市场的命运并不担忧。甚至认为“早来比晚来好”,因为给对手带来的竞争压力是遭到调查的最根本原因。三一重工有关负责人就对媒体表示,他们对赢得337调查尤其是涉及专利部分的胜利信心满满。

  事实上,早在2012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对华为、中兴、宏达、三星、佳明等境内外知名企业发起了大规模的“337调查”。仅2012年上半年,美国就对中国台湾和大陆发起了25起“337调查”,占总发起量的86.2%。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针对三一重工“337调查”的声明中,除了常见的专利侵权指控之外,还多了一项盗用商业机密的指控。这项指控在近年也越来越多地被美国企业所使用。

  比如,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华奇(张家港)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华奇化工)在其产品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也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盗用商业机密为由发起337调查。华奇化工截至目前已经为此付出超过“1000万美元的应诉成本”,而这并不包括商机损失、声誉损失等其他损失。

  华奇化工董事长杨全海对记者表示,“我们不是三一重工,也不是华为,这个案子如果落在三一或华为身上,1000万美元可能没什么。但我们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其实这次337调查真正涉及美国市场的相关树脂产品不过只有区区几吨,影响甚微。但如果我们不应诉,就会形成一个很坏的先例,让美国人产生中国企业惯于盗窃商业秘密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我们如果应诉不积极导致这个案子败了,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点就会成为美国判例,对未来应诉337调查(特别是商业秘密类337调查)的中国企业非常不利,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其他企业的诉讼结果。”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莫世健就认为,“337调查”被国际贸易专家认为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律途径。康栢会计师事务所罗汉文曾公开对媒体表示,美国频频对中国发起“337调查”是因为中国近年来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高,威胁到了美国本土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寄希望于“337调查”打压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过程中,海外的专利申请一定要到位,这样才能有拳头和竞争对手抗衡,而企业的内部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也要到位。同时,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一定要熟悉当地法律。随着中国对美出口的技术提升和出口量的增大,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见抬头,其杀手锏之一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并有滥用的倾向,“337调查”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拦路虎”。这迫切需要国内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并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的作用,扭转被动不利的局面,力争实现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商业环境。(证券日报 许 洁)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