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也渐入佳境。9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与《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承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报告全面回顾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发展20年的成就与影响,并就2012-2013年度的能源国际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显示,自1993年进口成品油以来,20年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成果显著,中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同时也推动着国际能源秩序的多极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主编许勤华表示,二十年间中国能源海外合作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边缘进入核心的变化。
“总结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有三大特征,一是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品种多元化,从油气扩展至可再生能源、科技装备等多个领域。二是国际合作对象不断扩大,与近40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国际能源合作。三是合作方式不断创新,金融因素的介入、非国有企业参与的合作主体日益增多。”许勤华道。
而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主任杨晓东看来,现在是国际能源合作最好的时机,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未来能源的贸易、投资、研发应该会出现一个快速的增长。“要用战略的眼光,在能源合作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近年来能源领域的新贵,页岩气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当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为考察国内的页岩气开发前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志成近年来“跑”了众多项目。他以自己跟踪了三年的位于川南地区的页岩气井为例,坚决驳斥了目前市场上将中国的页岩气革命称为“大忽悠”的说法:“这口井我跟踪了三年,仅仅设备投资就是6个亿,如果是忽悠怎么可能下这么大的本钱呢?”
不过,何志成也坦承,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与利用还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因此未来需要加强中外合作,引入资金与技术,推动中国形成像美国那样的技术创新路径。只有这样,“中国的页岩气才有希望”。对此,杨晓东亦持类似观点。他表示,美国的页岩气技术非常先进,我们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国外巨头虚心学习。(证券日报 谢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