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5日讯 青海省海西州“大煤沟”煤矿区,离海西州德令哈市30多公里,交通不便利,过去矿区的工人想办一次金融业务经常要往来60多公里,耗费大量时间。
在离青海2000公里外的浙江,类似的情况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浙江临安岛石镇山川村的村民需要步行半个小时以上才可以到银行缴费、取款。
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依旧有很大一批群体像这样被现有的金融体系排斥在外,难以简单、便捷地获得最基础的标准化金融服务。很多机构其实明白,只要一台离行式ATM机或一部多功能的转账电话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在管理半径的考量令其最终放弃。
因为自身遍布城乡的独特“基因”,在过去6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直弥补我国金融体系的这块空白,尝试将中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群体等纳入服务对象,并探索如何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如果建行初期我们就进军各大商业银行早已瓜分完毕的高端市场、批发市场,可能走到现在是碰得头破血流。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战略。”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为最初能找到这样一个定位感到庆幸。
据了解,9月26日、27日,“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邮政储蓄银行论坛”将在京召开,届时,作为承办方的邮储银行将向业界分享更多探索普惠金融的心路历程。
改善金融服务环境
要在最大范围提供基础性、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并非易事,长年来,基于“风险大、成本高、回报率低”的判断,进入乡村的金融服务断在了最后一公里。在很多的偏远地区,走几十公里看不见一个营业网点的情况屡见不鲜,当地居民的金融意识更是淡薄。
为了能够实现服务对象的包容性,邮储银行在成立之后首先将目光放在了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依托邮政渠道的优势,邮储银行在过去几年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城乡、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网络。数据显示,邮储银行目前营业网点超过3.9万个,覆盖全国超过98%的县。其中,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县域网点覆盖率已达到了10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西部地区省份邮储银行网点数量超过2.4万个,占全行网点总量60%以上,70%以上的网点分布在县和县以下农村地区。
以这些实体网点为基础,邮储银行通过自助设备投放,进一步将服务的覆盖面向空白区域延伸。目前,邮储银行共有ATM 5.3万多台,其中一半布放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为县和县以下农村地区客户提供便利的取款、转账、查询、代缴费等服务,有力改善了农村用卡环境,填补了金融服务缺口。
在物理网点之外,邮储银行还加快推进电子渠道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的作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13年8月底,邮储银行全国个人网银客户达到7400多万户,其中县级及县级以下网点客户占比近30%。
除了各种渠道的铺设,邮储银行还意识到人才的培养对推广普惠金融的重要性。2009年起,邮储银行就在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中,率先选拔、聘请任期届满的大学生“村官”,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村官”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金融需求和信用状况的优势,直接把小额信用贷款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架起了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为农民创业致富搭建了融资平台。
目前,邮储银行累计招聘大学生“村官”3200多人,遍布全国20余家分行,成为全国最早、最多招聘大学生“村官”的金融企业之一。
因为邮储银行在金融服务环境上的多方面努力,我国很多地区的金融服务现状有了质的改善。如今,“大煤沟”的矿工们利用离行式ATM机和手机银行就可以便捷地办理各种基本的金融业务。浙江山川村的村民也可以通过设在当地的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取现和各种费用的缴纳。
战略性定位“三农”
“以往需要资金,常常要东借西凑。今年我用粮食直补的4000来块钱,从邮储银行贷了2万元,手续简单,自己拿着存折来就可以了,没啥压力。”吉林省三合乡庆合村民张德义算了一笔账。
张德义的“便利”得益于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吉林省政府合作开展的“粮农宝”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目前,这项业务已在吉林30多家县(市)支行开办,服务近万名粮食种植农户。
正因为在农村地区有了多条基础性的渠道,邮储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该行也从成立之初就把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长期、核心的战略性业务来做。
李国华表示,过去有的人说大银行就适合做大贷款、小银行做小贷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信贷技术的进步,大银行也能很好地解决做小额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银行资金充沛、管理成本被分摊、能从宏观和行业上把握风险、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就显现出来。
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判断,邮储银行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和商户保证贷款四个全国性产品。服务对象主要为县域内的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经济主体。通过对这些客户发放贷款,不仅支持了客户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邮储银行开办小额贷款的机构已覆盖全国所有二级分行和2000多个县市支行。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三农”融资需求,邮储银行还深入开展“一行一品”工程,陆续推出了“粮农宝”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烟农小额贷款、农场职工小额贷款、农机购置补贴贷款等一批创新贷款产品,服务“三农”专项产品已达20余个。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突破1250万笔、金额约达7600亿元,服务客户1250多万人次。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笔均约6万元,额度虽小但作用不小,真正用到了农户身上。国际小额贷款组织(MIX)统计数据表明,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规模居于世界前列水平。
“从国际到国内,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水平,总是存在金融服务稀缺甚至空白之处,小额贷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金融服务最稀缺群体的融资问题,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李国华看来,小额贷款能成就大事业。
除了信贷支持,邮储银行还在代理“新农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全面推动“三农”金融的发展。
紧贴实体经济发展
在实践普惠金融的道路上,除了对“三农”领域重点倾斜,邮储银行还利用自身扎根城乡的优势,与广大小微企业紧密联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严格控制风险的原则下,积极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在总行层面,邮储银行向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倾斜资源。据统计,2012年,该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在全行信贷业务增量中占比47%。
在产品方面,邮储银行在信贷技术、资金管理上进行创新,严格防范风险,设计了额度循环使用的贷款模式和灵活的还款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要求。
目前邮储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体系包括各类产品60多种,仅2012年就推出中小企业融资新产品十几项,其中不乏商铺经营权、船舶、海域使用权、小水电站、农产品抵押等特色业务。根据测算,目前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平均单笔约6万元,小企业主个人商务贷款笔均约30万元,小企业法人贷款笔均约240万元,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为了更贴近小微企业,在原有庞大网点的基础上,邮储银行专门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按照“集中作业、专业经营”的理念,邮储银行成立了337个小企业信贷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98%的地级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邮储银行发现小企业主们除了资金库发,还极度缺乏市场信息、创业经验等方面的支持。为此,自2010年起,该行连续举办“创富大赛”活动,将融资和“融智”相结合。根据统计,在2010-2012年创富大赛举办期间,邮储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约达4700亿元。
除了力挺小微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邮储银行还注意到扩大消费正在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向之一。该行目前已经将消费贷款作为服务城乡社区的战略性、基础性业务,致力于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
据悉,为了践行普惠金融的经营理念,邮储银行消费贷款呈现“两低一高”特点。笔均贷款金额低,平均25万元左右,主要满足居民普通消费金融需求。其中,县域地区的消费贷款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视,总行层面进行资源倾斜。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8月底,邮储银行在县域地区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200多亿元,占全部消费贷款的33%,对培育县域地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