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生银行遭机构溢价沽售1亿股 后市走势再起争议

2013年09月23日 13: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李铮 葛振兰 丁亮

  上周三(9月18日),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悄然登上大宗交易平台,并遭机构专用席位溢价沽售1亿股,引起市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成交价格较收盘价溢价超过6%,成交金额亦创下了历史新高。

  大宗交易龙虎榜显示,民生银行在9月18日发生两笔大宗交易,合计1亿股,价格均为10.8元/股,涉及金额达到10.8亿元。截至当日收盘,民生银行收报10.16元,成交21.1亿元,可见当日大宗交易成交规模超过二级市场的一半。

  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大宗交易出让方全部来自机构专用席位,而接盘方分别为恒泰证券杭州凤起路证券营业部和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延平路证券营业部。

  作为“股市晴雨表”的大宗交易,民生银行交易价格则较当日收盘价大幅溢价,引发市场对于大资金看好民生银行的猜想,不过市场亦有观点认为主力有拉高出货嫌疑。至于后市如何演绎,本文将从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等多角度全方位解读。

  多空对决,谁是那个“傻瓜”

  此次大宗交易对市场的影响,有分析认为不排除产业资本减持可能,此次机构抛售属于年初主力资金的自救行为;不过也有分析指出接盘方看好银行股未来的上涨空间,毕竟极低估值、高分红具备巨大投资价值。

  金融界首席分析师赵欢表示,大宗交易具有不直接冲击股价及交易目的相对隐蔽的特点,影响力更多体现为间接影响或滞后影响。

  他指出,目前市场中有两类交易的活跃度最高:一类是产业资本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另一类是专业投资者在大宗交易和竞价交易间进行的套利交易。通常情况下,这两类交易对于股票价格都将形成一定压力,前者属于间接影响,后者则属于滞后影响。

  有市场猜测,机构是自卖自买,股票从左口袋移到右口袋诱骗散户。竹投资投资顾问郭施亮认为,确实存在机构自卖自买诱骗投资可能性,但光看大宗交易证据不够。

  郭施亮认为,尽管大宗交易是股市的晴雨表,但是投资者也不能将其一味解释为利好,不排除是产业资本减持以及主力资金吸引投资者的需要。

  有分析指出,以10.80元买入1亿股民生银行要花10.8亿元,花这么多钱来诱骗散户,代价太大了。之所以高价买,是因为不容易从散户手中买到那么多股票,这一下就买入这么多,太省心了。

  对此,赵欢认为,对于民生银行这种股本数量较为庞大的蓝筹股来说,产业资本减持的可能性大。由于此类股东持股量大且成本低,在二级市场上减持起来相对麻烦,并且会对股票价格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倾向于选择直接通过协议敲定价格后集中转让。

  赵欢指出,不排除接盘方看好银行股未来的上涨空间,毕竟极低估值、高分红带来的巨大投资价值使得银行股成为攻守兼备的良好标的。尤其民生银行公司互联网金融框架初显,发展空间广阔.今年和互联网金融沾边的公司多数翻倍,民生银行未来存在补涨空间。

  郭施亮则表示,此次机构抛售属于年初主力资金的自救行为,民生年内出现两波行情,第一波是在年初,股价创下历史新高11.60元,主力资金介入很深。近期受益政策对冲性利好出现又出现快速上涨走势,主力资金需要借此机会完成撤离。

  “目前由于接近高点,上涨或者下跌,股价处在一个分歧较大的位置,不同机构也有着差异化的估值能力,有机构抛售,自然也有着看好后市的接盘者。”郭施亮说。

  他认为,民生银行股价接近历史新高,未来还需考验增量资金的入市预期,其试盘动作更显现。当然对于后市,不会短期奏效,后市高位震荡可能性很大。

  股价震荡上扬中,多头行情依旧在

  盘面上看,自6月25日股价探底回升以来,一路震荡上扬,并于7月11日封住涨停板,显示主力做多实力,缩量回调后,小幅攀升,于9月9日开始放量拉升,不过17日冲高回落,显示出10.88元一带阻力较大,截止18日收盘,报收10.16元,小幅下跌0.88%。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