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细则引发业内关注

2013年09月22日 16:2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9月22日电(记者有之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正式挂牌成立,虽然具体细则尚未公布,但自批准之日起,它就被视为中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风向标。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区域。

  自贸区细则出台在即,一旦敲定,其创新改革力度会有多大?将带来何种“经济活血”功效?业界对此议论纷纷。

  洋山保税区物流园区部副总监逢淑光向记者透露:“虽然自贸区还未正式挂牌,但许多公司尤其是跨国企业早已开始行动,筹划将区域性的总部落户洋山。”

  在上海浦东设有地区总部的德国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德友汉直言,企业十分欢迎这种打破壁垒的动作,并希冀从此间强劲增长中受益。

  面对种种期盼,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孙永强向记者坦言:“上海自贸区并非依靠税率优惠来吸引企业入驻,而是用制度创新作为特色,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虽然面积并不算大,但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是针对单一城市的‘政策红利’,而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立足于中国经济的大背景,上海自贸区试验区的设立与深化改革开放相呼应,定位更具国家制度层面意义。”这其中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于上海自贸区细则包含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人的焦点集中在金融改革领域,诸如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会否在区内先行先试等方面。

  “这一理解过于狭隘了,对于金融改革的过度关注反而忽略了自贸区内各个领域配套改革的重要意义”,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绝非仅是一个改头换面的自由金融试验区,自贸区的改革试点包含了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领域。”

  分析认为,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中国与国际贸易的最新规则接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在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正值中国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前所未有挑战之际。在国际层面,外需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上升;在国内层面,中国正处于经历30年高速发展后的关键节点,人口红利和加入世贸红利等逐渐减少,新的增长动力尚待发掘。

  “改革就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走到了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常健说,“上海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来先行先试,立足于综合保税区开放的经验,以贸易开放促进投资与金融改革,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在未来2至3年内,很多在上海自贸区试验的内容会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一旦条件成熟就可陆续在全国推开,以此带动中国新一轮的开放。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