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近两个月的奥飞动漫(002292.SZ)终于对外公告了其长时间停牌大动作。根据其公告,奥飞动漫将耗资近6.34亿港币收购意马国际(00585.HK)全资子公司资讯港管理100%股权,及广东原创动力名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相关动漫形象的商标和版权。
在荧幕上,灰太狼永远都没有吃到“喜羊羊”。但在现实中,争食“喜羊羊”早已趋之若鹜,其中不仅包括盗版者、电影公司、传播公司,还包括众多上市公司。
奥飞动漫大手笔
收购“喜羊羊”品牌和制作团队
根据奥飞动漫公告显示,9月16日,奥飞动漫及全资子公司奥飞动漫文化(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飞香港”)与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出售及购买协议。
协议约定由奥飞香港以6.342亿港元收购意马国际之全资子公司资讯港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已发行股份。资讯港为意马国际之全资子公司,旗下附属全资公司有动漫火车香港、Toon Express和广州新原动力共三家公司。资讯港成立于2006年11月,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系列品牌商品化的独家运营权利。
收购“喜羊羊”品牌的同时,奥飞动漫也十分看重“喜羊羊”创作团队,以3639.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原创动力收入囊中。根据同时发布的公告显示,奥飞动漫与自然人刘蔓仪、李家贤、黎丽斯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3639.6万元受让三人持有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
根据资料显示,原创动力成立于2004年10月,主要从事动漫影音节目的开发、制作和发行,以及出版内容开发以及人偶剧和流动嘉年华会营运业务,代表作品正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截至2013年6月30日,原创动力总资产8971.4万元, 净资产3639.6万元,2013年1~6月份营业收入3068.8万元,净利润423.9万元。
意马国际持续亏损
无奈转手功臣“喜羊羊”
喜羊羊的上任东家意马国际究竟是干什么的呢?根据资料显示,其主要业务为制作、发行及销售电脑动画和提供管理顾问服务。此前意马因《阿童木》“败走麦城”,全球票房亏损达6亿港元,差点破产清盘。
这一切随着意马国际引入梁伯韬及资本策略主席钟楚义共同持有的投资财团而改变。2011年2月,意马国际高调宣布以10.4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动漫火车集团,后者直接负责“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
该笔交易是以3.3亿港元现金加发行13.8亿股新股进行的。这笔收购案,实质上也宣告“喜羊羊”在港股成功借壳上市。
在完成对喜羊羊的收购之后,2011年前九个月,意马国际营业额同比增长15倍,至7084万港币,亏损金额收窄91%至4671万港币。
再度易手这只“金羊”,意马国际又是为何呢?根据意马国际截至今年6月底的半年业绩显示,期内营业额5923.3万港币,亏损额则由去年同期的5280.1万港币,扩至1.94亿港币。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之所以仍继续大幅度亏损,主要原因并非“喜羊羊”不赚钱。
原创团队离场是跌价主因
“喜羊羊”赚钱不容易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当“喜羊羊”还在荧幕上拼命赚取眼球、攫取利润的时候,这个动漫形象的投资者与创始人已悄悄离场。当年随着意马国际的收购案,被称为“喜羊羊之父”的编剧卢永强和主要投资人苏永乐在这场交易中已套现了大部分股份,另外一位同样有着“喜羊羊之父”之称的动画导演黄伟明则在两年前就脱离了团队单干。
“喜羊羊”这只“金羊”赚钱其实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喜羊羊”主要投资人苏永乐曾表示,做内容是亏钱的,所以只能想办法从衍生产品里赚钱。
不过,即便“喜羊羊”在电视上已播得很火了,相比合作方,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电影院线,“喜羊羊”都处于弱势,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原创动力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我国原创动漫每分钟节目的制作成本约1万元甚至更多,但每分钟的节目放到电视台播出,一般给的价钱也就10~20元,大的电视台每分钟可以给到80元~100元,甚至有的电视台还要倒贴钱才能播出。“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开始的时候就硬扛着免费播了两年。
再以看上去票房惊人的喜羊羊系列电影为例,今年8月1日上映的喜羊羊品牌的第七部电影《我爱灰太狼2》,截至8月23日获得了7500万左右的票房,远超一般国产动画电影;然而,这部电影背后的投资方除了原创动力外,还有六家公司,如果这部电影最终票房7500万,按照院线与制片方57:43的票房分账比例,制片方拿到3225万,刨去宣发费用以及制作成本,再由七家公司来瓜分剩下的利润,能够进入原创动力口袋的几乎少得可怜。
业内人士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意马国际年报显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I~V集累计票房总收入超过8亿港元,实际带来的利润却并不丰厚的重要原因。
奥飞动漫的意图又在哪里呢?分析人士指出,奥飞动漫玩具、婴童用品占主营收入的八成,目前通过开拓动漫内容制作业务逐步发展成了内容、媒体、产业运营、衍生授权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相对而言能克服“喜羊羊”的诸多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