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银发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能。国家的政策方向也会催生养老服务业朝着多元化的目标发展。
【现状】
供需严重失衡
记者观察发现,中国养老服务业问题巨大,供需严重失衡。因为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需求越发强烈,而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供应却日显短缺。
“我请保姆来照顾母亲,就是因为一些设施良好的养老院已经没有床位了。”家住上海浦东的宋女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抱怨,她的母亲年过八旬,宋女士自己工作繁忙,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最后只能在家政市场寻找保姆。
很多家里有高龄老人的市民对记者反映,好的养老院价格太贵,低档次的养老院设施过于简陋。老人们何去何从,成为成年子女们的“心病”。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而截至2012年,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社会养老床位数仅为21.5张,城乡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十分普遍。
“人口老龄化逐步深入,子女们大多工作繁忙,这些问题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潜能巨大。”王丹青认为。
【商机】
万亿市场规模
早在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明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目标将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如今,政策的推动使各路投资者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动作频频:8月19日,世联地产与台湾最大的养老产业集团恒安照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预计,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至少万亿以上。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到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CCVI价格指数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将进入细分行业的阶段。老年人医疗保健、与老年人相关的日常消费、休闲娱乐行业,以及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养老基础设施与服务,以及寿险与资产管理行业未来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崔新生认为,养老服务业市场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让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更加多元化,“也能缓解如今养老金的紧张情形。”
王丹青则指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会带动医疗保健等健康行业的更好发展。
【探讨】
试水“以房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了一场“以房养老”是否靠谱的争论。
据记者了解,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已开始了行动,向市场推出了“倒按揭”相关金融产品。“凡年满55周岁的中老年人或年满18岁的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养老。”相关人士对记者解释。
与此同时,近期养老地产也逐渐成为各大房企争夺的热点。在王丹青看来,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各行各业都会纷纷进入,房地产企业加入也无可厚非。而且,“以房养老”也从侧面推动了房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北京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以房养老”试点,北京市有可能以更广视角,让房子这一“沉睡的资本”通过市场获取新的增益,包括利用出租自己房屋的租金入住养老院,“这个可以作为养老模式改革的新尝试”。
崔新生则告诉记者,“倒按揭”以房养老,其实质就是住房抵押贷款。但是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国家的“权宜之计”。
“现有房屋产权70年,产权到期后如何处置?或者按揭向银行贷款十年,十年之后房子是银行的,老人的生活该怎么办?”崔新生认为,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并不是切实的减轻子女们负担的好方法,反而会因为房价走势让银行承担一些风险。
相关人士指出,从技术角度来说,操作起来并不难,但之所以在国内虽有尝试但未见推广,不仅涉及老年人是否接受这一新事物。此外,业内还普遍担心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70年产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