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赵阳戈 蒙湘林
《周易》中“否极泰来”的说法,用在最近的A股市场再恰当不过了。
在多种因素轮番刺激下,近来航运、港口、军工、商业等这些一度被市场打上“冷门”标签的行业,因为突如其来的赚钱效应,反而成为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不过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面对人们的热情,券商似乎有些无所适从,因为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统计,在这轮行情爆发前夜,有些冷门行业鲜有或者仅有一两篇深度报告,屈指可数的研报,与火爆增长的人气难以匹配。
据记者了解,在行情启动之前,还有不少冷门行业的券商研究团队选择散伙、分析师甚至选择转型。
昔日冷门板块遭爆炒/
细数这波行情得追溯到8月下旬。彼时,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对于自贸区的解读,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甚至认为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有了如此巨大的题材,与自贸区相关的领域立马被激活,依次受益的港口、航运、物流、航空、机场等行业,均被市场热钱所挖掘,标杆股诸如上港集团、华贸物流、中海集运、招商轮船等迎来大涨。
尝到甜头的热钱显然意犹未尽。继自贸区题材凝聚了市场人气之后,市场突然发现波罗的海指数(BDI)近月来连续上涨,已然突破了自2012年2月以来的平台上限,目前更是收在了1500点附近,创下7个季度的新高。在这一因素刺激下,资金加大了对航运股的关注度,除了继续炒作招商轮船、中海集运外,中远航运、中海发展,甚至*ST远洋,也成为资金围猎的对象。
好戏并未收场。有了前述赚钱效应之后,近来,商业板块成为热钱的另一个战场。从盘面来看,天虹商场、有阿股份、新世界等成为该板块的代表,其中天虹商场仅上周一周,累计涨幅就高达44.95%,足以傲视群雄。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钢铁、煤炭、纺织服装等行业身上。
有趣的是,如果将时间往前推一点的话,上述这些人气标杆个股,其实基本上都是鲜有人问津的 “僵尸”板块。
从区间换手率来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7月底,在申银万国20余个大行业分类中,钢铁板块的累计换手率最低,仅为125%,其他垫底的还有交通运输板块 (155%)、商业贸易(198%)、零售(191%)等。二级细分行业中,煤炭开采、港口、银行、航运等行业,区间累计换手率低至194%、78%、84%、248%,与同期换手率分别为498%和458%的电子和信息设备行业相比,差距明显。由于银行板块锁仓较好,整体在区间里涨跌幅并不明显,但港口、商业贸易等其他行业基本上在区间中呈阴跌状态,且累计跌幅巨大。
不过否极泰来,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如今“僵尸”板块已然成了A股的人气标杆,市场风格发生了巨变。
行情爆发前研报寥寥/
面对这些冷门行业突如其来的爆发,券商明显有些预计不足。
比如航运板块,在2009年那波行情高峰之后至今,该板块基本上处于渐行渐弱的态势。通过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券商们对于航运板块的热情也是从那个高点逐渐冷却的,在排除周报月报这种“例行公事”的点评报告之后,篇幅超过25页的航运板块深度研究报告,在2010年有35篇,2011年降为26篇,2012年中就只有10篇;而在2013年只余3篇,时间分别是4月16日、6月19日和8月8日,而8月8日的研报当时还只是对一个海运行业“老旧船舶拆卸补贴”的政策解读,当中对BDI是否会有8月底以来的这种涨势没有任何预示或者推断。
港口行业的情况类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篇幅超过25页的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同样存在逐年递减的情况。在2010年的时候,该行业有22篇,2011年只有5篇,2012年维持在4篇的水平;2013年只有1篇,发表时间在4月份,距现在近半年,其中内容自然与最近的行情关系不大。
包括零售等其他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相对较多,不过2013年相比2012年以及2011年,也同样出现了锐减。据iFinD数据显示,零售行业篇幅在30页以上的深度研究报告2011年为23篇,2012年高达38篇,而2013年就只有15篇;钢铁行业篇幅在30页以上的深度研究报告2010年为26篇,2011年29篇,2012年24篇,到了2013年只余10篇。
深度研究报告数量与评级成正相关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对航运板块进行“推荐”评级的研究报告,2013年没有,全部都是“中性”和 “谨慎推荐”;港口板块2013年“谨慎推荐”评级的研究报告仅3篇,其他几乎全是“中性”评级;钢铁板块的研究报告大部分也是“中性”和“谨慎推荐”。
周期行业分析师纷纷转型/
冷门行业研究报告稀缺,甚至在此轮行情前夜,有分析师因熬不住寒冬选择转型。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南方某知名券商的一名煤炭研究员,自2010年开始研究煤炭行业,虽无大的成就,但一直兢兢业业。尽管随后的行情急转直下,煤炭价格跌至白菜价,他仍选择了坚守,希望看到行业底部。不过,他还是选择在2012年年底辞职,目前转去另一家券商的固定收益部门。他向记者感慨道:“之所以放弃坚持,主要还是因为前景实在过于惨淡,考虑到收入和职业的因素,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个痛苦的决定。”
受制于需求减少、产能严重过剩,钢铁业萧条的状况也持续已久。在这萧条的日子里,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分析师王?也高调宣布转向零售行业研究,他在微博上发布转岗通告:“正式告别了研究多年的钢铁行业,确实有点舍不得,向亲们通知一声,以后我开始从事零售商贸行业的研究了。”对于王?选择转岗,大多数同行和朋友还是给予了支持和恭喜。
钢材贸易平台 “我的钢铁网”一位负责人表示,最近几年钢铁行业不景气,以前经常接触的券商研究员都不再关注钢铁业了。而到了今年,钢铁业依旧低迷,网上甚至传出钢铁业分析师放弃金融饭碗,被逼回家养牛,这一传闻令市场唏嘘不已。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化工领域。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了解,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化工团队已经解散,而北京两家大型券商中,一家解聘了化工研究团队的部分研究员,另一家则仅仅保留两名专职研究员,基础类化工已经不再设置研究岗位。另据了解,中投证券今年年初的研究所裁员风波中,包括化工在内的不少传统行业研究岗位被裁撤。
与券商分析师转型不同的是,身居“一线”的私募基金研究员,在职业转型方面并不“激进”,而是选择了“来回游走”的策略。
近年来产品收益排行一直稳居前列的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媒体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基金的研究员人数并不多,考虑到市场题材和节奏的变化,行业研究员经常需要进行主动的轮动调整,比如去年底创业板的成长股走强,不少周期股的研究员开始专职或兼职研究新兴产业。”当问及近期的调整情况,他补充道,目前确实存在冷门行业研究员转做TMT等行业的,但随着近期周期行情显现,公司正在筹划再次调整,或者新招募研究员。
否极泰来信号?/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某券商研究院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有些机构比较急功近利,会主动对某些冷门领域进行缩减配置,或者直接裁员,有些则是研究员由于耐不住冷清,主动选择了转型,或换行业或跳槽,这些在圈子里面很多。
据一位策略分析师介绍,有些机构将研究部门直接定义为盈利部门,当行业冷清的时候,待遇可想而知,“卖方研究部门实际上就如销售部门,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去路演,认可的基金可能会直接购买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购买你一年的服务,也有可能租用席位来做交易,券商以此得到佣金。冷门行业虽然可以唱空,但自然不怎么受待见。”
但转型也非一朝一夕可成。据上述策略分析师介绍,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生态,都有不同业内圈子以及接触不同的上市公司,资源以及知识储备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熟悉一个行业,1~2年的时间是必要的,一般来说周期行业转周期行业,或者上下游行业变动,相对容易上手一些;如果消费行业转周期行业,就比较难了。
广州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于行业分析师的转型表示惋惜。他认为,传统的冷门行业这几年确实发展困难,利润和业绩下滑明显,也直接影响到了二级市场股价。但就投资本身而言,任何行业都是有潜在机会的,特别是这些超跌的周期行业,如果能长期坚守,细致挖掘亮点和重估的空间,这些所谓的“僵尸股”并不是没有机会。因此,撤离冷门行业并贸然转型,对于行业分析师而言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分析师转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行业冷到极致的信号之一。有分析师转型并不意味着一个行业一定否极泰来,但在行业否极泰来前,转型现象出现是大概率事件。”对此,多名分析师感叹道。
如前期冷清的煤炭板块,近来多少有些积极的因素出现。焦煤价格已经开始回升,虽然动力煤价格仍然持续下行,由于大秦线秋季检修将在10月启动,这或给市场带来一定支撑。再加上动力煤期货即将挂牌,这将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从中获得实在的好处。另外,随着冬储开始,电厂补库存也将利好煤市。
又如基础化工板块。氨纶、草甘膦等细分产品价格走势独立,持续保持坚挺,主流厂家订单饱满,江山股份、新安股份、华峰氨纶等个股走势强劲。